猴子肝移植
西安讯 截至2013年6月6日14时,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施行的转基因猪-藏酋猴异种异位脾窝辅助性肝部分移植实验手术,已创下转基因猪异种肝移植实验动物术后存活10天的最新医学记录,一举打破此种高难度移植手术动物术后存活9天的世界纪录,为突破大器官移植中器官来源短缺的“瓶颈”带来了新曙光,有望给众多“如大旱之盼虹霓”肝移植病人带来新希望。
据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窦科峰教授介绍,异种肝脏移植,一直是当前国内外器官移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之一。由于手术技术的复杂和术后围术期管理的困难,因而全世界目前此种手术最长的存活时间记录仅为9天。
在此次手术之前的5月7日,西京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与麻醉科、手术室、骨科、超声科、实验外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输血科等十二个科室联袂合作,已成功完成国际首例转基因猪-藏酋猴异种异位脾窝辅助性肝部分移植术。为再接再厉一举突破这一领域的世界纪录,攻克大器官移植器官供体短缺这一国际难题,5月28日,窦科峰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认真总结第一例手术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异种移植术后的超急性免疫排斥、急性免疫排斥、凝血功能紊乱和感染等技术难题,周密设计方案、制定详尽措施,又开展了第二例实验研究。此次实验中,专家们进一步完善了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探索有效的免疫诱导和免疫抑制治疗方法,并创新性应用中草药丹参灌注供肝、调节凝血系统功能。一系列科学严密的方法卓有成效,手术和围术期平稳度过,使受体猴和移植肝脏存活时间超过10天,打破了目前的世界纪录,堪称在这一领域又创医学奇迹。
西京医院开展此项临床研究始于4年前。针对国内外供肝短缺“瓶颈”难以突破的局面,肝胆胰脾外科窦科峰教授紧盯前沿,深入思考,异种肝移植的研究也随之产生。几年来,窦科峰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查阅、翻译了大量国外关于异种器官移植的文献,对异种器官移植的历史、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和研究。目前学术界公认猪是异种器官移植最佳供体来源,但用猪作为器官来源,存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凝血障碍等棘手难题。窦科峰教授和团队迎难而上,针对防治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以及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等问题,进行了艰苦的实验研究和深入探索。研究工作也获得了国内科研单位的鼎力支持。在肝胆外科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和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成功实施的国际首例转基因猪-藏酋猴异种异位脾窝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手术中,供体猪就是北京畜牧研究所培育的GTKO转基因猪,该小型猪由我国自主研发培育,敲除了导致超级性免疫排斥反应的天然抗原基因;受体猴是由四川省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的、和人类生理、生化、免疫、解剖等最接近的藏酋猴。本次实验的受体和供体,仍然是藏酋猴和转基因小型猪,分别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研究所提供。这些实验动物均为我国自主研发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5月28日手术采用的方式,是切除受体猴的脾脏,将供体猪的部分肝脏放在猴的脾窝部位,行异种异位脾窝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中,当开放移植肝脏血流2分钟后,就观察到移植肝的胆管内有金黄色胆汁流出。至手术结束时,移植肝脏质地柔软,色泽鲜红,灌注良好;术中B超显示各血管吻合口无狭窄和血栓形成,移植肝血流充足,血流动力学稳定。受体猴于术后3小时拔除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平稳。胆道引流管内有金黄色透明胆汁持续流出,肝功等生理、生化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生理范围,凝血系统功能和血小板数量保持稳定,未出现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等病理改变。同时,在受体猴的血液中,检测到猪源白蛋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存在,证明植入的猪肝发挥了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与猴子的自身肝脏“相互支持,和谐共存”。
此次实验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转基因猪-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异种肝脏移植研究领域,取得了具突破意义的大器官移植新经验,这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手术,使异种器官移植走向临床应用,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有望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记者 马烈)
相关文章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