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白鹿原》出品人赵安
“原著中的遗憾,陈老寄望电视剧来弥补”
“其实当年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会拍这么长时间,真是无知者无畏。如果开初就想到会等十五年,那我们真的不一定能坚持住。”回忆起电视剧《白鹿原》诞生的艰辛,出品人赵安这样说。
早知道这样艰难,不一定能坚持
1999年,《12·1枪杀大案》让赵安和光中影视名声大噪,用赵安自己的话说,“拍完以后有点野心膨胀,觉得就应该做好剧。”而这部好剧,就是《白鹿原》,“第一次接触《白鹿原》是1993年,小说刚出版,一时洛阳纸贵,一书难求。开了一家小书店的同学给我留了一本。一气读完,掩卷良久,不能平静。我们那代人,以看欧美苏俄文学为荣,报纸都只看《参考消息》。《白鹿原》让我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了解自己的故乡,想了解我们祖辈,想重新解惑,审视,寻根。”
和陈忠实签下第一份版权合同已经是2001年7月,在西安灞桥西蒋村,前面平顶房后面窑洞的屋子里,“陈老师抽着他的黑杠子(巴山雪茄),在一纸简单的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到2010年10月,《白鹿原》电视剧的立项批下来了,整整十年,赵安说如果早知道要等这么久,真不一定能坚持住:“真是无知者无畏。”
剧本改编弥补陈老的遗憾
赵安当时把中国著名的编剧基本都找了一遍,但编剧们都不想接手,怕改不好挨骂,“申捷开始也是不接的,我们最后就是威逼利诱,带他聊,去现场看,找陈忠实老师来一起聊。最后我们就说写一点先试试。他就开始大量地做准备,看书。这中间也很多人给他泼冷水。”但写着写着,申捷就彻底进入了白鹿原,最后他自己基本上是欲罢不能的一种状态,有一天他给赵安打电话说:“我把白灵写死了,哭了一夜。”
而原著作者陈忠实也很关注剧本的改编,赵安回忆:“陈忠实老师曾经请编剧申捷和我长谈,他讲了他原著中的一些遗憾,有几个人物他没有完全展开去写,比如说朱先生,他讲了朱先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电视剧里有朱先生靠一张嘴说退20万的清兵的情节,这就是陈老师给我们讲的。”最终申捷的剧本获得了陈忠实的认可,“当时剧本研讨会开完以后陈老师提出要请编剧吃饭,吃饭的时候陈老师举着酒杯走到申捷身旁说:‘我看完了,很高兴,以后有任何问题你都可以随时找我’。这句话他之前从来没说过,就是看过剧本之后才这么说,这让我们很高兴,说明这个剧本得到了陈忠实老师的肯定。”
用2.3亿真实还原《白鹿原》
2015年5月,电视剧《白鹿原》在蓝田开机了,为了真实反映白鹿原上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从选景到道具,整个剧组只有一个要求:真实还原。还原农民求雨的戏,请民俗专家指导;部队进城的衣服不确定,就通过《华商报》征集老照片做参考;小脚女人怎么走路,大量寻找史料。就这样,《白鹿原》在每个细节上下了大工夫。而这还不够,《白鹿原》光后期制作做了近一年,导演刘进推掉其他戏投入剪辑,不满意的地方重新补拍,而这一切都意味着烧钱。“开始就想超个几百万最多了,以前我们做项目都没有超过,但没想到最后会超这么多。”赵安说。最终《白鹿原》的投资达到了2.3亿。
昨晚《白鹿原》终于掀起了盖头,赵安觉得观众一定会喜欢《白鹿原》,“因为这是《白鹿原》。我的心理基础来源于一句老话:情人眼里出西施。《白鹿原》本来就是大众心里扯不断理还乱的梦中情人。” 记者 罗媛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