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院长制” 西安老旧小区卫生环境正悄悄变好

作者:张端 来源:西安日报
2017-04-23 11:00:00
分享

没有物业、没有主管部门、没有人防物防。老旧、“三无”小区的卫生环境脏乱差一直是个城市治理难解的头疼问题。今年1月8日,西安广播电视台第六期《问政时刻》曝光了老旧小区的脏乱差现场,引发舆论风潮。几个月过去了,西安的老旧小区卫生环境变得怎么样了?住户的居住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院长制”让老旧小区有了管理人

4月7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八府庄南路的六合窑45号。这里说是一个小区其实就是一片集中搭建的平房。顺着铁路方向向北一拐,仿佛一下子从城市到了乡村。黄土地面、砖瓦平房,尽管小区看上去一点都不“高大上”,但整体环境还是干干净净,几排平房中间有一个近百平方米的小广场,整整齐齐地停放着三辆车。

“你能想象到就在不久前,这个小广场还是个垃圾场吗?”在这儿居住了几十年的杨大妈告诉记者,这个六合窑45号是原西安市燃料厂的职工们在70年代陆续盖起来的平房,总共有68户,“现在燃料厂早都倒闭了,时间一长,这里的住户都乱搭乱建,你家占一块,他家占一块,用栅栏一圈,放满了杂物和垃圾,不光又脏又乱,还存在火灾隐患。”

改变从2017年初开始。2017年1月1日,碑林区开始实行“院长制”,按照“一院一策”的办法实施老旧小区整体提升。六合窑45号所在的太华路街办总共有71个院落,选出了71个“院长”。社区工作人员张天明就认领了六合窑45号院子,担任“院长”,“大到社区自治,全民素质的提升,小到环境卫生、乱搭乱建、邻里纠纷都要管。”

张天明当上“院长”第一天就开始清理小区里乱搭乱建。“有些居民刚开始抵触情绪特别大,拦在路中间死活不让拆违建。整个过年期间,街办和社区几乎没休息,几次上门给居民拜年、做思想工作,最终用真诚感动了大家。”现在,看着院子里干净整洁的小广场,当初拦路的居民们都笑着说:“这院子环境好了,人住着心情多舒畅!”

引入“第三方”让管理更规范

“以前对老旧小区实行管理和改造,政府习惯性大包大揽,但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又不具备专业技能,经常是操心挨累还办不好事情。”太华路街道办副主任潘皓亮说:“现在,把事情交给专业的社会力量来做,引入现代物管理念,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太华路街道办向陕西中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购买了“老旧院落微治理长效项目”。中海中心聘请清洁工人和组织志愿者,清理所有陈年垃圾死角,特别对“三无”院落进行重点整治,并发动社区居民,对地面墙面整治、院落大扫除、栽培生态苗圃,并进行院落垃圾大清理及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71个院落,尤其是11个三无小区的环境卫生彻底来了个大变样。

购买社会力量管理微整治老旧小区看似简单,却需要勇气与创新。“主要是解决资金从哪来的问题。”潘皓亮说:“街办一方面向老旧小区的原主管部门积极协调争取改造资金,一方面将社区工作专项资金灵活运用,实现了第三方社会力量的购买服务。”

探索“居民自治”巩固后续管理

老旧小区治理后,加强长效管理、保持治理效果是关键。如果小区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发动起来,那么环境卫生的整治、城市治理就会迎刃而解。

在东元西路44号,记者看到67岁的“院长”封淑玉正带领着小区居民和社区干部们一起给院子里栽种绿植。“我们这个院子里的住户都是七八十年代周边几个老厂的职工,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要说小区微治理,我们是最有积极性的。”封淑玉告诉记者,以前小区里没人管事情,“大家都觉得环境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你倒垃圾我也倒,你占一块地我也占。时间一长,院子里成了垃圾站。现在,各个院子选了老党员老住户当‘院长’、‘单元长’、‘楼栋长’,实行‘居民自治’,社会组织改造了垃圾场、配备垃圾箱,街道社区清理了违建,大家都主动维护小区卫生。”

老旧小区卫生环境反弹快,对居民的观念教育尤为重要。以太华路街办为例,实行了“居民再造公约”和院落星级评比制度,71个老旧小区都悬挂了“院长公示牌”,群众发现小区的问题,可以提供线索举报。封淑玉感慨道:“说到底,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要靠居民自己保持,‘再造公约’成了居民自觉遵守的主动行为,尝到甜头的居民谁不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呢!”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