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买一杯饮料、一块点心,甘愿排几个小时,只因这是风靡朋友圈的“网红食品”,买到后不但吃到嘴里,还能炫到朋友圈。近些年,有些食品由于从网络中传播开来,被称为“网红食品”,但随即而来的一连串食品安全问题,让大家对这些“网红食品”很是担忧。为什么有人会甘愿排几小时队买“网红食品”?它是否真的那么有“强磁”吸引力?背后又存在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黑套路”?
“网红食品”暗藏玄机
对于“网红”一词,大部分人并不陌生,但让一些人意想不到的是,继网红主播、网红演员等网络红人爆红之后,食品也“进军”网红界——借由网络传播而突然火起来的食品供不应求,想吃上一口,动辄就得排队四五个小时。好不容易排上了,卖家还限量。
对于名声大噪的“网红食品”,消费者王强告诉记者,他之前都不知道所谓的“网红食品”是什么意思。后来发现好多网络直播平台的“网红”们特别喜欢拿着“网红食品”做直播,而且关注率还很高,本来他对这些食物是不感兴趣的,但看到好多人都在吃,所以他也忍不住买了尝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网红食品’被推出,之前的鲍师傅、奶酪包,现在的青团、喜茶,我基本都吃过,有的时候本地没有,我就在网上找代购。”对此,消费者李女士也表示,她曾数次在朋友圈中买一些代理商推出的“网红食品”。
“网红”推荐、购买时的排队长龙、朋友圈刷屏……一夜爆红的各种“网红食品”似乎有很多共同点,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网红食品’爆红其实都是套路啦,就像一开始会有很多网红在某一个时间段不约而同地推一个美食,那都是广告,只不过网红们不会说出来。”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他身边有一些网红,或多或少的都接到过食品商家的邀请,基本都是拿着商家寄过来的食品,在微博、微信及各直播平台为其做宣传,“网红一般会发照片、做直播,然后说某某食物还是蛮好吃的,也不刻意,但说的网红多了,会有很多粉丝跟风去买,一款‘网红食品’就成了。”
对于“网红食品”总是有排队长龙这一现象,该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商家在运用“饥饿效应”——如果一家店铺门前总是没人,那排队的几率就不多;可如果一家店门前天天有很多人排队,那就会引起别人的好奇心,吸引新的人加入排队队伍,“所以就有商家会雇人去排队,以营造出一种‘他家食物很好吃、很受欢迎’的氛围。”
“美味”背后隐藏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只是请网红宣传、雇“顾客”排队,那“网红食品”也“红”得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商家的营销手段,但让一些消费者担心的是,有的“网红食品”很“黑心”。
上海高大上的Farine面包店,此前也是长期排队的“网红”商家,但今年却被相关部门查出使用过期面粉生产面包;一款曲奇饼干风靡全国,想买就得拼网速抢购,还要找“黄牛”代购,但如此光鲜亮丽的商品,制作场地却是昏暗隐蔽的网吧后门,直接在桌上揉的面粉团,堆在地上的包装盒,这款曲奇原来是出自黑作坊的“三无食品”……
在号称一天销售3000盒的“网红曲奇”跌下“神坛”,露出了它无证生产、冒充QS食品认证企业的真实面目的同时,另一款名为“蜂窝煤”的“网红蛋糕”,同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了朋友圈以及各电商平台。
在某电商平台中,搜索“蜂窝煤蛋糕”便可看到有近1000家店铺正在销售该产品。在一家销量不错的店铺中,卖家标榜着此“蜂窝煤蛋糕”是用能够吸附人体有害物质且具有排毒养颜功效的竹炭粉制作而成,并且还打出了“用竹炭制作的食品不是健康食品吗”等字眼吸引顾客眼球。卖家表示,竹炭可净化血液中的毒素,还帮助人体消化排泄、清理肠道、美容养颜。
那么,竹炭食品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有专家表示,竹炭食品根本无法接触体内毒素。不管是活性炭还是竹炭,都不能被人体吸收,到不了血液,更到不了全身组织。对于“体内的有害物质”或者“血液毒素”,活性炭也只能在消化道中打打酱油,竹炭穿肠过,“毒素”还是体内留。并且,无论是食品原料还是食品添加剂,国家都明确规定,不允许宣传医疗保健功效。
作为陕西美食界的“龙头老大”——擀面皮,也在互联网发展下成了“网红食品”,无论是在电商平台还是微信朋友圈,真空包装的擀面皮频频亮相,成为商家和代理手中的热饽饽。但让人担忧的是,部分擀面皮并没有生产厂家、食品生产手续等信息,当记者通过一位代理找到其供货商了解时,该供货商表示,“我们是农家自制的,绿色健康,买的都是朋友圈的人,这需要啥手续?难道你在你朋友家吃饭还需要朋友给你看手续?”
消费者:“网红食品”没想象中那么好
“网红食品”一个接一个的“冲”向消费者,消费者是如何看待的呢?
“自从网红食品‘CHIKO曲奇’被爆出问题后,我就很少在网上买网红食品了,不过不少实体店也有网红食品,我还是会去尝试,毕竟那么多人说好,我也想试试。”西安市民樊妮告诉记者,年初朋友圈里“CHIKO”曲奇大火,不少代理都在朋友圈中推销,她便挑了一个信任的代理买了几盒,尝过后觉得还不错,又买了几盒送给朋友。让她没想到的是,就在一周后,她看到了“CHIKO曲奇是在网吧无证生产”的新闻,“当时我的朋友们都把曲奇吃了,我也不忍心给他们说这个新闻了。
但是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教训,那就是不要在朋友圈中买网红食品,不靠谱。”
不仅不靠谱,“网红食品”也没有做到名副其实的好吃,这是大学生高琦对“网红食品”的看法。在高琦看来,为了美食排队一小时不算什么事,反正周末没有课程时她也是有闲时间的,但她吃过不少“网红食品”,都感觉一般般。“之前某叔叔牌芝士蛋糕特别火,咱西安有商场也开了店,很多人去排队买,我当时就排队两小时去买了一个试试,结果口味很一般;还有某枣糕,我在太阳下晒了一个小时才买到,味道也还行,但不值得排队去买。”
除了大学生高琦这般坦言的人,记者在采访中也遇到了“有苦不敢言”的人。杨先生认为他很无奈,面对“网红食品”他常常忍不住去排队购买,却在排队一两个小时买到食品尝过后,发现并不好吃,“可我能怎么办啊,毕竟排了一两个小时,要是吐槽说不好吃,挺打脸的。”
在东郊住的刘阿姨爱热闹,退休后的她平时除了给家人做饭并没有别的事,在家门口走街串巷、闲逛是她的爱好,说起“网红食品”一词,刘阿姨表示没听过,但当记者解释过后,刘阿姨来了精神:“你说的我懂了,这样说的话,我经常买网红食品呢。”刘阿姨说,离她家不远处某路边有一个小店面是卖小麻花的,经常有人排队买,于是她也跟风排队去买。“你可别小瞧,那个队伍长着呢,有次我排了一个小时,人家卖家还限制一个人只能买五斤,我尝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加上我又排了很久的队,就一口气买了五斤,不能白排队啊!”
专家:理性看待“网红食品”
像刘阿姨一样因好奇而跟风购买的人不在少数。对此,社会学专家胡教授认为,在物质丰富、媒介发达的当代,过分拥挤的信息,会对人们内心产生影响。比如人们在面对一个特别火爆的项目时,不管是否真正了解、认同,都会产生从众跟风心理,不然就会有“我得试一下,不试的话,我就缺席、吃亏了”的感觉。“理性看待‘网红食品’,不要为了跟风而跟风。”
细观如今的“网红食品”市场,出现的负面状态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推介起来光鲜诱人,却不能出示QS许可证;二是营销起来功效夸张,比如将竹炭蛋糕炒成可“净化毒素”、将米酒炒成“灵丹妙药”;三是生产以次充好、“滥竽充数”,如网红面包是过期面粉生产的,等等。
面对此种现状,商家和消费者该做出什么改变及应对呢?
据了解,我国《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在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第十条规定,网络平台发布的食品信息应当合法有效,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作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
对此,食品安全专家王教授说,对于消费者而言,无论是追捧实体店还是线上的“网红食品”,在购买时,都应该对这些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等信息进行关注,这既是为了自身的食用安全,也起到了社会监管作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得积极行动起来,有针对性的对网络食品经营行为进行整顿;同时,对一些线下暂时无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且经营食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网红食品”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将其纳入临时备案进行统一管理,并纳入市场监管、消防、城管、环保监管范围。“总的来说,‘网红食品’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经营者的负责自律、网络平台的规范管理、监管部门的合理监管。”
王教授坦言,就当前而言,对“网红食品”的监管还存在着执法难点,食品监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尽快完善法律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对不法商家侵入朋友圈的营销行为一查到底,让玩猫腻的“网红食品”无处遁形。温琳 三秦都市报记者 赵争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