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健康教育所发布了《西安市城区成人烟草流行监测报告》。《报告》显示:西安城九区40%的男性都吸烟,总人数约116.5万人,烟民数量庞大,酒吧二手烟暴露率高达91.4%,餐馆二手烟暴露率高达70.2%,严重危害市民健康,控烟立法刻不容缓。
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西安将适时出台控烟管理办法,保护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内免受二手烟雾危害,并通过营造无烟环境帮助更多烟民摆脱烟草依赖,共同创建室内全面禁烟的无烟新西安。
西安市健康教育所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间启动了西安市城区成人烟草流行监测。调查人群为城九区非集体居住的15岁以上常住人口,共完成有效家庭问卷2098份,个人问卷2049份。
烟草使用:
男性吸烟人数达116.5万人
平均每日吸卷烟14支
调查显示:在西安市城区,15岁以上的人中吸烟率为20.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0%,总人数约116.5万人,女性吸烟率为0.5%。其中,99.5%的吸烟者吸的是卷烟,平均而言,吸卷烟者每日吸烟量为14支卷烟。
“目前西安市城区15岁以上的人吸烟率达20.6%,男性的吸烟率居高不下,烟民数量庞大,烟草相关疾病将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吸烟和二手烟可导致肺癌、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相关疾病,控烟立法刻不容缓。
戒烟:
仅8.4%吸烟者打算一年内戒烟
西安将加大戒烟门诊推广
吸烟者知道烟草的危害吗?调查显示,受访市民对吸烟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仍有不足。其中,仅有58.2%认为吸烟导致心脏病,45.5%认为吸烟导致中风,27.4%认为二手烟会导致阳痿。
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就把烟草依赖定义成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虽然大部分吸烟者都接受过医务人员的戒烟建议,但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却并不强烈。调查发现,在过去12个月内拜访过医务人员的吸烟者中,有61.4%的吸烟者曾被医务人员建议戒烟。但是,只有32.6%的吸烟者在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戒烟;同时,也只有8.4%的吸烟者,计划在接下来一年内戒烟。
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西安市卫计委一直在推广简短戒烟干预,要求医院首诊必须要询问吸烟史,希望每一个医生都能在诊疗中对吸烟患者进行简短戒烟干预。”目前,西安市的戒烟门诊还处于推广阶段,全市只有两家标准化戒烟门诊,分别是西安市中心医院和西安市第五医院。通过近几年的戒烟门诊建设,戒烟门诊咨询量明显增加,但戒烟患者仍然过少,一方面是吸烟人群整体戒烟意愿不强,另一方面是老百姓对戒烟门诊了解不够。
下一步,西安市将加大控烟宣传力度和戒烟门诊推广,让吸烟者想戒烟、有地方戒烟。同时,今年,西安市卫计委正在配合西安市法制办、西安市爱卫办起草西安市控烟管理办法,并通过开展无烟企业、无烟家庭等多种无烟环境创建活动,通过营造无烟环境来促使吸烟者戒烟,最大限度地保护非吸烟者免受室内二手烟危害。
二手烟:
暴露最高的场所是酒吧、夜总会
今年将适时出台控烟管理办法
二手烟对非吸烟者的健康危害很大。“如同游泳池里不能设置小便区一样,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只要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就会危害健康。孕妇暴露于二手烟可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早产、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和胎儿出生体重降低;儿童暴露于二手烟会导致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功能下降、急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积液等疾病。”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有人在室内吸烟,或在室内设置任何形式的吸烟区(无论是否有专门的通风系统),即使使用通风、空气过滤等装置,都达不到全面无烟的要求。唯一能够有效避免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的方法就是室内环境完全禁烟。
然而,西安市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情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公共场所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最高的场所是酒吧夜总会,为91.4%;比例最低的场所是公共交通工具为9.0%。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餐馆70.2%,中小学校42.6%,大学为29.5%,政府大楼或办公室22.6%,医疗机构18.6%。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器官系统都尚未成熟,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低,烟草烟雾造成的危害较成人更严重。因此,降低学校及餐馆等公共场所的二手烟暴露水平显得尤为迫切。西安市自2009年开始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无烟环境建设经验,尽管医院人员密集,患者流动性强,管理难度较大,但是从医疗机构18.6%的较低暴露水平中就可以看出,只要加大力度狠抓落实,控烟工作就一定会有成效!
“尽管如此,由于没有禁止在公共场所室内吸烟的相关法律法规,各类公共场所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控烟工作都是以劝阻为主,工作难度较大,甚至因为劝阻吸烟引发过冲突。”西安市健康教育所相关负责人说,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从根本上将公共场所控烟落到实处,因此,控烟立法势在必行!
今年,《西安市公共场所控烟管理办法》起草完成后,将按照程序适时出台,建立系统地执行、监管、操作体系,提高全民在公共场所控烟的意识,减少烟草对市民健康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非吸烟者免受二手烟危害,共创无烟国际化大都市。 华商报记者 卢红曼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