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延海:跛脚走出20年公益路

作者:杨华 朱娟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07-12 08:30:00
分享

原标题:向延海:跛脚走出20年公益路

在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前坪村,41岁的向延海住在月租金300元、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湖北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宜昌市十佳青年志愿者”……这些荣誉证书被装进一个灰布袋子,放在木板床底下。

下班后,向延海架着1000度的近视眼镜,对着几沓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帮扶材料,左手在键盘上来回敲击。这台二手电脑是10年前爱心人士送的,有几个键已不大灵光,他得多敲几次。在一个叫“微爱宜昌”的爱心团队QQ群里,他与队员们商量着暑期帮扶困难学生的事。

向延海天生残疾,右手萎缩不能写字,右脚无法站立。他跛着脚走了20年公益路,还组建了一支爱心团队。

1997年,向延海在一家单位后勤岗做临时工。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宜昌枝江一个女孩高分考取了重点高中,却没钱读书。

在鄂西农村,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因身体和家庭原因,向延海只读到初中毕业。他不想看到这个女孩就此辍学,月工资300元的向延海汇了200元给她。

“也许我还可以为其他人也做点什么。”向延海的公益之路,就此开启。

由于腿脚不便,最初,向延海通过当地报纸、电视台寻找需要帮扶的人群:有贫困学生,也有孤寡老人。网络兴起后,他自学了“五笔”打字、上网,并开始管理宜昌的一些论坛的公益版块,哪里有需要帮助和愿意献爱心的人,向延海第一时间帮忙联络对接。线下,他跟随户外小组进山献爱心,并组织网友一起做公益。

2012年,在一次结对帮扶困境儿童的活动中,当地爱心人士肖敏结识了向延海。肖敏说,向延海每次进山都5点多起床,搭乘一个多小时公交车,绕过大半个城市赶来,一次不落。大家开车进了村还要走半小时的羊肠小道,向延海“左手抱着物资,一瘸一拐地走在大伙儿前面。她感慨:“向大哥走起路来右脚没法‘脚踏实地’,做起公益来绝对满腔热情、脚踏实地。”

他帮扶最多的是困境青少年。

小娟(化名)是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一名聋哑女孩。她的父亲务农,妈妈患有精神疾病。此前,一家人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做饭时就在两块砖上架口锅。

2014年,向延海得知情况后,与肖敏一起联系当地爱心企业为小娟凑生活费、买文具、买衣服等。后来向延海通过网络、熟人一点点张罗,愿意加入进来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

考虑到帮扶行动需要可持续,帮扶对象的范围还能再扩大。2014年3月,向延海将这些爱心人士组织到一起,成立了“微爱宜昌”团队。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联合爱心企业,很快凑齐了10多万元,为小娟一家盖了砖瓦房,送去家电。年底,大家送去年货,还一起买下小娟家的猪,帮忙“变现”增加收入。最近,向延海又与大伙儿张罗着帮小娟找见习岗位、学门手艺将来自立。

13岁的小露(化名)家住在宜昌点军区土城乡,是向延海和团队帮扶的另一名困境女孩。

小露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早年离世,她平时靠伯父照顾。2014年起,“微爱宜昌”团队给小露赠送物资、定期家访。不料今年4月,小露伯父去世。5月初,小露摔伤骨折。

这些情况牵动着向延海团队的心。大家为小露筹集了4500元,并帮她解决了医疗费。

公益路上,身体残疾的向延海,也曾被误会、质疑过。

夷陵区龙泉镇13岁的小鹏(化名),是向延海与团队帮扶的另一名困境小孩。小鹏1岁半时,爸爸入狱,妈妈离开了家,小鹏从此跟姑妈一起生活。

去年元月,姑侄俩第一次见到向延海,眼前的“爱心人士”瘦瘦小小,穿着洗白的外套,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与他们原以为的“有钱人”形象相距甚远,“以为遇到了骗子”。

向延海没解释,自掏腰包为小鹏买牛奶、衣服、鞋子,转3趟车送到小鹏姑妈家。向延海陪小鹏聊天,拿自己的经历鼓励他,带他探望5年没见的爸爸,号召“微爱宜昌”队员联系商家为他免费配眼镜……一年半的时间,大家为小鹏开展帮扶活动14次、家访13次,还留下了4000多字的帮扶日记。班主任说,小鹏变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类似的案例,举不胜举。

几大本图文日志,记录了其中一部分:为宜都烫伤女孩筹集医药费,给秭归县留守儿童筹集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为夷陵区分乡镇五保户老人筹款盖房子,帮夷陵区龙泉镇贫困留守老人采摘柑橘,为猇亭区智障人士维修家电……

接受采访时,他一再强调都是团队的功劳,自己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条公益路,自己不孤单”。

截至目前,这个草根公益组织已达400多人,其中核心骨干60多人。该团队长期致力于捐资助学、扶贫、关爱弱势群体、无偿献血等,被共青团宜昌市委评为宜昌青年志愿者服务十佳团队。在向延海的带领下,“微爱宜昌”团队仍在继续为这座城市奉献爱心。(杨华 朱娟娟)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