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陕西旅游大有可为。”陕西省旅发委综合法规处处长朱耀勋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近年来,陕西旅游业主动担当,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力量,陕西乡村旅游的后发优势十分强劲。
朱耀勋说,过去的一年,陕西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乡村旅游接待20241.2万人次,同比增长17.95%。旅游收入275.6亿元,同比增长31.1%,通过旅游惠及贫困人口达到7.56万人。近年来,陕西旅游系统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旅游扶贫纳入全省旅游工作的统一部署,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思路,以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为抓手,通过编制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六个一批”,系统实施“八大行动”,全力推动“万企万村”帮扶,有力助推了全省脱贫攻坚。旅游扶贫,正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陕西脱贫的生力军。
如何进一步推进陕西旅游业的精准扶贫?朱耀勋说道:“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对旅游扶贫的认识,将旅游扶贫纳入重要日程,发挥好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统筹发改、建设、农业等综合部门,共同推动景区开发、道路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建设;整合相关旅游资源和项目资金,加大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结合全省旅游助推扶贫攻坚开展实际,朱耀勋表示,2018年将以“五变战略”为指导,即:景区变扶贫基地、旅游项目变扶贫开发区、乡村旅游点变精准扶贫点、农产品变旅游商品、贫困人口变经营老板,持续推动“六个一批”,即:旅游示范县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旅游景区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汉唐帝陵旅游带发展带动脱贫一批、旅游土特产生产销售带动脱贫一批,深入实施“七大行动计划”,即:扶贫村规划编制、公共设施建设、贫困地区旅游品牌培育、市场推广营销、项目建设、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及送教上门培训,力争全年168个扶贫重点村、9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在乡村旅游发展及旅游产业脱贫方面,陕西探索总结了一系列创新脱贫模式:
一是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推进扶贫工作实现新突破。结合关中、陕南、陕北旅游禀赋,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示范县以及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推动重大旅游项目落地,有效拉动了贫困地区旅游业的投资与消费,让老百姓看见了实实在在的旅游业发展效益,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留坝旅游扶贫的“量身定制”模式》成为全省的样板,宁陕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创新秦巴山区旅游脱贫模式》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肯定。
二是强化合作提升扶贫实效。旅游扶贫是个系统性工程,单打独斗不行,必须握紧拳头,我们通过强化部门合作,推动旅游扶贫实现纵深发展。联合发改、扶贫、农业等部门出台了《陕西省“十三五”旅游扶贫行动计划》,共同推动1178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各级各部门投入旅游扶贫的资金超过120亿元,已有364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摘帽。大力实施“万企万村”帮扶战略,联合省旅游协会等5大协会发出倡议,动员涉旅企业对结对帮扶,吸引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参与景区(村)一体开发,实现旅游企业与贫困人口双赢。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扶贫重点村村干部进行培训,为贫困村培养了致富带头人。
三是“六个一批”实现全域覆盖。将宝鸡、汉中、太白、延川等2市17县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要求旅游脱贫人数达到全部贫困人口的8%,对未完成脱贫指标的不予验收。在贫困地区集中实施精品景区倍增计划,培育景区依托型旅游乡村,形成“景村一体化”合作共赢格局。用好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各类专项资金,做好重点扶贫范围内22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作,拓展文化扶贫,让文化遗产惠及民生。优先培训31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引导扶持贫困户通过参与旅游经营活动脱贫致富。依托汉唐帝陵大遗址保护、文物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带动7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3万余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推动建设“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扶贫电商示范村,研发具有鲜明特色且能满足游客需要的土特产品,成功打造风味食品、中草药、工艺美术等十大类乡村旅游土特产品,带动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
四是典型示范带动科学发展。发挥旅游扶贫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挖掘培育全域旅游带动扶贫典型留坝县、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典型榆林赤牛坬、景区带村扶贫典型宝鸡大水川、能人带户扶贫典型铜川丁明超、“企业+农户”扶贫典型安康王三翠、“合作社+农户”扶贫典型汉中巴山荞园、“电商+农产品”企业村游网等一批旅游扶贫先进典型,通过报纸、网络、电台等媒体进行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支持旅游扶贫的良好氛围。(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