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   陕西新闻

陕西现存古塔287座 已实施保护工程30余项

作者:赵争耀 来源:陕西传媒网
2018-03-26 08:18:00
分享

陕西现存古塔287座 已实施保护工程30余项

3月25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建筑遗产——古塔保护技术研讨会”在西安举办。

来自意大利、日本及中国多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古塔工程勘察、保护措施比选及结构加固设计,古塔保护工法及全信息施工法中的塔体监测等展开研讨,旨在总结已有成果,交流保护经验,探索古塔保护科学的范式方法。

让古塔“活”起来是时代担当

陕西作为汉唐京畿、丝路起点、释道祖庭、文武兴盛之地,保留下大量古塔建筑,是全国保留古塔较多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关中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佛教多个流派的祖庭所在地,被誉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盛行,佛塔在关中大地大量修建。

唐宋时代的古塔,主要集中在关中和陕北南部。究其原因:一是关中为唐代京畿所在,皇室多崇佛;二是关中陕北之间是宋代最为重要的军事要道,人员流动频繁。正因为此,对工匠招募、物资筹备与运输以及各项经济支付能力有充足保障,才为建造古塔创造了条件。这是这一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宗教信仰、社会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产物。

明代,陕北仍是边防前线,军人、商旅、移民的涌入,为佛塔修建奠定了群众心理需求的基础,所以明代陕北佛塔居多。关中作为筹划治理西北的基地,经济发展仍是地区之冠,故明代大型砖塔仍集中于关中。至清代社会稳定,人们生活相对安定,精神的追求则促生了风水塔、文星塔的发展。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多受到元、明清以来藏传佛教的影响,在陕西省内也有分布,古塔已遍及陕西各地。

“陕西境内现存古塔287座,自然侵蚀或人为损坏导致塔体存在材料老化、结构缺陷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古塔的安全造成威胁。”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造出媲美古代建筑艺术的塔,虽不再是难点,但如何让历经岁月洗礼的古塔能够原汁原味的长久保存,如何利用丰富多样的方法让古塔“活”起来,让公众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这才是新时代赋予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积累古塔保护的“陕西经验”

“古塔作为保留下的古代建筑,历经了时间的洗礼,自然会留下风化侵蚀的痕迹,明代的嘉靖大地震,更是对陕西古塔的一次浩劫。而修建时间更为久远的唐宋古塔,在饱经风雨沧桑的同时,还经历了多次烽火洗礼。千百年历史岁月、地区行政经济中心偏移、交通线路的改变,造成部分古塔位置偏远难寻,荒烟蔓草,孤傲耸立。除个别位于现代城市中作为地区地标性建筑,以及部分位于香火延续到当代的寺院中的古塔保存较好外,总体保护形势仍是严峻的。”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周萍说,古塔的保护工程同其他类型的文物保护工程一样,需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如:不改变原状、真实性、完整性,尽可能减少干预,保护文化传统,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防灾减灾等。不过对于古塔审美上来说,人们还是希望能从修缮后的古塔中,看到饱尝岁月沧桑变迁的时光流痕。

据介绍,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自成立发展至今已逾30年,这期间在陕西省内共进行古塔保护工程30余项,积累了重要的古塔本体保护实践经验。此外,对古塔历史的研究,为恢复古塔历史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在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实施的陕西古塔保护工程中,眉县净光寺塔纠偏工程是陕西省内第一例成功实施古塔纠偏的案例,为后来的西安万寿寺塔、旬邑泰塔的纠偏积累了经验;武功报本寺塔维修,是陕西省内首次古塔整体解体、实施地宫发掘后,照原样重新修砌的古塔维修实例;西安小雁塔、西安万寿寺塔、岐山太平寺塔是该院首批对古塔实施三维扫描的案例;兴教寺三塔的维修及环境整治、大雁塔与小雁塔的申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则为五座古塔保持真实性与完整性,顺利成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做出积极贡献。

  三秦都市报记者赵争耀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