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内外兼修”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勇 石志勇 张骏贺 来源: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
2018-08-27 09:43:11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探索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输出强劲牵引力,折射出一个内陆省份正在从改革开放“末梢”向“前沿”加速蝶变

陕西“内外兼修”高质量发展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英国展区 张骏贺摄/本刊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GDP再次跻身“万亿俱乐部”,经济同比增速8.6%,位居全国第5位。在经历了能源价格下跌的“阵痛期”后,这个西部经济综合实力强省在落实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重新进入了全国综合发展第一方阵,进出口增速和出口增速分别位居全国第2和第1位,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同比增长6.1倍……地处西部的陕西在2018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调研期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与陕西省近两年来专注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此前持续数年的国际能源价格“跌跌不休”,曾经让这个西部能源大省“很受伤”,但也催生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的外在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释放新经济潜能、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等举措,陕西省经济呈现总体向好、结构趋优、活力增强、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端。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稳蹄疾

兰炭,又称半焦,是原煤在中低温条件下干馏热解得到的固体炭质产品。兰炭之名最早源于榆林市府谷和神木区域,以其在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而得名。兰炭具有低硫、低灰、高热值等性能,可部分替代煤炭或焦炭,在减少大气污染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经过多年摸索,目前我们的兰炭生产工艺已经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线可以做到尾气不外排,直接通过管道输送到电厂发电,废水也可以集中收集后实现再利用。而公司马上将投产的新生产线,从原煤进入到产品装车全部实现自动化,而且完全封闭运行,不会产生扬尘。产出的兰炭不仅质量更好,还能节水20%。”陕西双翼煤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永斌兴奋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能源工业是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陕西省近年来持续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陕西省能源开发开始向绿色、低碳、环保的高端化发展。在“西部能源基地”榆林市,一批全球领先的能源深度转化项目在这里“开花结果”,由原煤转化而来的环保燃料兰炭也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初步实现了“绿色”生产。

事实上,陕西省大型能源企业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故事众多。地处延安的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面对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压力,将23个采油厂合并缩减为13个,7万员工降到5万,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明介绍说,各个采油厂从前是“各修各的站、各架各的线、各拉各的电”,采油厂合并解决了土地批复、勘探纠纷等问题,道路、用电、车辆实现优化共享,有效推动了整体成本下降。以子长采油厂为例,吨油完全成本已连续两年降低,实现了折合约40美元的历史最低水平。

长期以来,陕西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能源工业。而前几年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不断走低,使陕西经济增长一度承受了很大压力。陕西省省长刘国中说,解决陕西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突破传统发展路径,破解结构性难题,而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以能源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企稳回升,有效带动了整体经济形势向好。陕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陕西各季度的经济增速都稳定在8%以上。今年上半年陕西经济同比增长8.6%,实现了2015年以来最好增速,显示经济增长走势稳健向好,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业生产稳。

陕西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张烨具体介绍说,2018年上半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前列,40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64种主要工业品产量有39种实现正增长,工业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扩大到46.5%,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支撑,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培育“新经济”积蓄发展新动能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这里有着众多的众创空间和新型孵化器,“创途在XIAN”就是其中之一。智能化停车管理“微泊停车”项目、旅途伙伴社交软件“漫游人”项目、高层次汽车俱乐部“车同道合”项目……如今“创途在XIAN”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此追逐梦想。

“创途在XIAN”的蓬勃发展,是陕西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动能转换的真实写照。2018年以来,陕西省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重点发力,上半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动能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鲜血液。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经济增长积蓄强劲动能,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现代化工等多个新支柱产业增速均超过15%。《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获悉,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90%,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已在西安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投产。此外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开沃新能源汽车项目、比亚迪公司3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扩产项目也先后落地。

植根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新业态也开始涌现。位于西安高新区的易点天下网络科技公司通过互联网数据技术,可以精准地将企业产品推送给用户,以帮助用户精准投放广告的方式推动中国企业跨境出海。企业创立7年时间,全球客户数量超过2000家,服务了国内大批企业“走出去”。

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也开始让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驶入快车道。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西安和硕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大数据,搭建了能让工业企业和货运司机实时智能匹配的“佬司机”APP平台。公司董事长孙轩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APP平台提高了工业大宗运输两端的效率,把传统货运的中间环节去掉,目前已让司机收入增加7%,企业货主成本降低11%,传统工业企业在降低成本后就会有更多可分配利润用来提质增效。目前平台用户已覆盖西北五省区超过25万人。”

“三个经济”构筑开放新高地

6月13日上午,从比利时根特开来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沃尔沃整车进口专列抵达西安。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2018年以来,从西安始发的“长安号”先后开行了绿豆进口专列、跨境电商专列和整车进口专列,班列开行数量和进出口货值等多项指标在全国排名前列。目前“长安号”运营线路已达到9条,2018年将力争完成1000列开行目标。

“长安号”不断“提速”,折射的是一个内陆省份从开放“末梢”向“前沿”的加速蝶变。“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把地处西部的陕西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为此陕西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门户作用优势,探索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输出强劲牵引力。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去年底迎来了全年第4000万名旅客,成为全国第8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的机场。据西部机场集团负责人介绍,目前陕西共开通国际(地区)航线58条,通往47个国外城市,航线网络覆盖五大洲,开通了至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广州等11条全货运航线,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枢纽作用愈发明显。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快速崛起,是陕西枢纽经济发展的缩影。地处中国大陆几何中心的陕西,近年来不断加快国际航空枢纽、“米”字形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建设,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目前陕西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5200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大西、宝兰、西成等高铁相继通车,铁路营业里程达5300公里,基本形成“两纵五横三枢纽”骨架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迈向综合性交通枢纽作用日益凸显,全省四通八达、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网日趋完善。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入,陕西省向西开放、辐射“一带一路”的门户作用也在加速显现。2018年5月在西安举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哈萨克斯坦、英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会。

而通过成功举办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正在不断加深。

让各类要素加速流动汇集的“流动经济”正为陕西经济提供强大动力,也催生出陕西经济的潜在增长极——临空经济。在位于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陕西空港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内,一批批来自国外的包裹陆续抵达:发往河南省汝州市的女包、江苏省苏州市的腰带、福建省莆田市的童装……琳琅满目的国外货品最快在2个小时内就能完成通关。空港新城管委会主任贺键说,流动经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物畅其流”,为此不仅要扩大“流量”,更要提高“流速”,两者叠加才能创造更大的乘数效应。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说,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陕西追赶超越的根本路径。陕西省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释放创新潜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