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在西安开幕。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与长安大学共同承办,来自全国2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近1500名代表汇聚西安,主题是“一带一路”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新时代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开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长安大学副校长范文主持。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润秋,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孙科,长安大学校长陈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张国伟、崔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景全、汤中立、王复明、王双明,挪威工业科学研究院院士吕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环境地球科学处处长刘羽,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董普选,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安大学教授彭建兵,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教授庄长贤,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唐辉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洪增林等专家和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陈峰校长代表长安大学介绍了长安大学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师资规模和近几年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并指出,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长安大学地学类学科已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地质工程学科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逐渐形成了黄土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黄土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裂缝地面沉降、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评价等显著的学术方向和人才团队优势。当前,在“教育强国”、“生态强国”、“交通强国”等一系列战略背景下,地质行业进入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在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过程中,长安大学将对接服务国家和行业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双一流”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彰显学校地学学科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地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他真诚希望与位专家学者对长安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以促进学校地学学科争取在理论创新、技术发展、行业应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尽早进入国际一流行列,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长安大学彭建兵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我国工程地质届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为地质科学的发展、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中国工程地质界在人才培养与基金项目资助中硕果累累、收获颇丰。他呼吁相关单位、学会以及协会尽快召开全国防灾减灾高层论坛,讨论落实国家防灾减灾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希望本次大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学术成果,推出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以推动我国工程地质更好、更快发展。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孙科在致辞中介绍了陕西省近年来的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他指出,陕西省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地质环境特殊,为地学学科提供了极富挑战性的地质科技难题和一流的科学研究基地。本次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选择在西安召开,对陕西省重大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增进省科技部门与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事业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推动我国工程地质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他呼吁全体地学界同仁携手共进,共同开创工程地质科学研究的全新领域,有力促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环境地球科学处处长刘羽对本次会议汇聚了工程地质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与集体智慧表示高度赞扬。她分享了新时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新举措,鼓励和呼吁各位专家学者勇于探索,注重突出原创性,同时聚焦科研前沿、突破瓶颈,破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科学问题,强调共性导向、交叉融通,以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她期望新时代工程地质从业者能够面向国家需求,发出时代强音,砥砺前行。
伍法权秘书长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王思敬院士宣读贺信。王思敬院士在贺信中表示,当前世界和中国正在酝酿“科技革命”,科学技术面临大发展趋势,他希望全体工程地质界同仁研究好工程地质学的核心目标,探索“工程地质体”的本质规律和工程问题,发展工程地质学家智慧与工程技术融合的智能工程地质方向,攀登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峰。他强调,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在国际学术界备受赞许,希望中国工程地质界继续保持团结合作,共同推动工程地质学科更上一层楼。
本次大会组委会秘书长、长安大学黄强兵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
本次学术年会为期5天,共有学术报告283个,参会代表将通过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主题报告、专题报告、青年工程地质论坛,以及会后野外考察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为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是我国工程地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会议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必将推动全国工程地质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