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1月,东航西北分公司机队规模达到64架
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国发展的新篇章,中国巨轮驶入了新天地,也为中国民航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助推了东航的全面起航,东航西北分公司正是在改革的春风里沐浴成长的民航企业。
改革开放40年,是东航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40年,更是东航西北分公司铿锵前行、蓬勃发展的40年;是一代一代东航西北人激昂前行、谱写新曲的40年,四十年里,东航西北分公司从民航体制改革后1990年的19架飞机,到2018年10月的59架飞机,客流量从当年的31万人次到2018年的年吞吐量1200万人次,始发通航点从成立之初的十余个到今天的82个,四十年芳华,四十年沉淀,带来了东航西北分公司的浴火重生,也为东航迈向“世界一流幸福东航”的远大目标开启了时代的按键,更为陕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几年,东航西北先后被评为:全国民航航空安全“金鹰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中国民用航空局“全面民航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荣誉称号;“中央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从1989年成立至今,东航西北的发展史正是改革开放的见证史,一份份殊荣的背后,凝聚着东航西北一代代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宝贵精神。
年运输旅客1200万 枢纽建设助推“一带一路”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自古以来有着以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作为“空中丝路”的起点,全国第九大中心城市,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经之路,西安一直备受瞩目与期待。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17年的年吞吐量已经超过四千万,位列全国第七。
东航,作为西安民用航空市场最大的央企,2012年与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安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大在陕西的运力投入,共同推进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近几年,借力东航总部与天合联盟优势,东航不断调整战略布局,从确立“一轴两翼”的战略布局,到打造西安核心市场,通过东航航线网络的连接,将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打通互联,助力陕西“国际航空枢纽”早日建成,也为陕西省发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和流通经济”做出努力。
枢纽建设的战略布局,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航班量的增加和航线的增多,如今,相比改革开放初期的几条航线,东航西北分公司已开通国内航线69条,国际航线11条,东航西北在咸阳机场日均进出港航班200余架次,市场份额28.4%,位列第一。利用现有的80个航点,东航西北在咸阳国际机场打造每天“三进三出”航班波,不断增加西安枢纽网络的厚度和深度。每天,东航有11班西安至北京、15班西安—上海的“快线”航班,西安至昆明、广州的“准快线”航班分别达到每天6班和4班。这些“快线”“准快线”不仅带动了直达客源市场,更源源不断地为区域枢纽和亚太枢纽输送客源。同时,在西宁、银川成立了基地,在榆林和乌鲁木齐成立营业部,新开阿勒泰、喀什、克拉玛依等疆内航线,张掖、金昌、信阳等“一带一路”沿线航班,辐射西北、西南、中南、华北等地区。
陕西“国际运输走廊”和“国际航空枢纽”的打造离不开国际航线网络的建设,国际航线方面,东航相继开通了韩国首尔、济州,日本大阪,东京、泰国曼谷、甲米、普吉等东南亚地区正班航班,并通过在西安的无缝衔接中转,实现行业上下游合作,最大限度做好东南亚市场拓展。同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东航从西安一路向西深入欧洲内陆,先后开通了西安至阿姆斯特丹的货运包机航线、西安至莫斯科、布拉格和悉尼、圣彼得堡等航线,将于今年12月开通西班牙马德里航线。其中西安—莫斯科直达航线,是首条由国内航空公司承运的西安直飞欧洲的正班洲际航线。2019年将再新进5架飞机投入西安市场,助推西安成为“空中丝路”的新起点,真正意义实现“立足西北辐射全国连接欧亚通达全球”的枢纽定位。
重任在肩 十余条高高原航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没有人会想到,东航2010年开航的玉树航线,成了当年玉树抗震救灾的生命路,成为三江源儿女当时可以依赖的唯一生命线,而具备这条高高原航线飞行资质的,就是东航西北分公司高效精飞的飞行员队伍。
2012年玉树地震,东航西北分公司深入灾区抢球旅客
在玉树抗震救灾中,东航决策高效、行动迅速、组织得力、贡献突出,创造了“四个第一”:东航飞机第一时间进入灾区,运送了第一批消防救援队员,送进第一批医务人员,接出了第一批伤员,率先打通了空中救援生命线;实现了“五个最多”:投入运力最多、航班量最多、专业人员最多、救灾项目最多、运送伤员最多。西北分公司共有1500余人次前往西宁、玉树执行任务,执行了232架次抗震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任务,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
2017年8月8日,东航第一架飞机深入九寨沟地震灾区,救回被困旅客。摄影:周宏娟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又是这支高高原飞行的精英队伍,执飞东航第一架航班,第一时间从九寨沟地震灾区接回滞留旅客,得到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和一致好评。
据悉,“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西北分公司积极落实东航“西进北上、两原(高原、草原)突进”“向西飞、向高飞、向远飞”的发展战略,“一路向西”开拓西部航线,开通了西安至西宁、玉树、格尔木、花土沟、德令哈、祁连山等高高原航线以及喀什、阿里、丽江、西双版纳等高原机场航班,带动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也是履行央企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精兵强匠才能打硬仗,开通高高原航班需要具备一支经得起考验的机队和飞行员队伍。执飞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和2438米以上的高高原机场航班,飞行员不仅要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克服高高原机场气象复杂多变、运行难度大等困难,还需要面对高原反应和气候干燥等引起的身体不适。从开通雪域高原航线的那一刻起,东航西北的蓝天使者们就做好了挑战生理极限、克服心理障碍、用激情和汗水成就飞天梦想的准备。在东航西北的470名飞行员中,拥有高高原飞行资质机长85人,副驾驶70人,已实现连续六年无事故症候。西北分公司有16架适用于高高原飞行的空客飞机,执飞的高高原机场的航班量已占飞行航班总量的20%左右,旺季高峰期达到近25%,东航西北的机组同时还承担了东航兄弟公司高高原航班的帮飞和带飞任务,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运行保障方面,东航西北除负责西北分公司59架飞机的放行、监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同时承担了四川分公司全部16架飞机的放行、监控和帮助飞行工作,具有丰富的高高原放行和执飞经验。
百舸争流 满足旅客体验就是最好的服务
2017年首场大雪降西安,东航西北分公司_地服人“五心”服务保障延误航班 摄影:秦军
东航西北分公司通过李茜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打造空中服务品牌 摄影:东航西北客舱服务部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单位开介绍信才能乘飞机到今天的手机端轻松购票,从当年的一张纸质手工登机牌到今天的手机一键值机,在西北分公司29年的发展史中,东航西北的空中和地面也经历了巨大变化。
提升旅客体验,东航西北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步伐。地面服务是旅客搭乘飞机的第一个环节,改革开放初期,坐飞机没有登机廊桥,也没有摆渡车,旅客自己提着行李走到登机舷梯口,机坪上只有一到两架客机整装待发。由于当时“坐飞机”算是件稀罕事,因此工作人员为旅客送票上门,并且在机场柜台为旅客办理值机时都有一个重要任务:向旅客讲解怎么上飞机等知识,以免旅客出行中出现意外。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航班量不断增加、旅客人数越来越多,传统的手工地面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民航事业发展的需求,1997年,东航自主研发完成的计算机离港系统顺利通过民航局技术鉴定,东航走出了信息化进程关键的一步,西北分公司的信息化进程也随之进入了新的里程。
2014年,东航在我国民航业首家推出“购票即值机”服务。旅客在东航官方网站购买国内航班机票,可以同步选择所搭乘航班的座位,乘坐东航西北分公司导航班的旅客自然也不例外。四年时间,西北分公司的国内航班自助值机绿已经达到92.84%。
几年来,依托IT支撑,借助平台支付、导航等功能,逐步实现旅客在线购票、网上值机、登机导航等自助服务,“线上线下”服务高度融合,到了2018年,东航西北全面实现CUSS、东航官网、M网、微信和手机APP五种线上值机模式并存,值机的便捷化和自主化进一步突显。
在地面服务加速提升的同时,东航客舱服务的发展也随着时代巨轮滚滚向前推进。1989年,当时的西北航空公司组建了西安飞行大队乘务中队,中队只有5名干部,负责统筹乘务人员管理、服务标准、生产协调等工作。乘务中队下设4个分队,仅有乘务人员40余名。随着机队规模不断扩大,乘务团队不断壮大到现在的1171人,管理也从最初的乘务大组模式转变为“客舱经理、乘务长、头等舱、普通舱”的舱位等级化模式,再发展到现在的横向与纵向共融的网格式管理。
随之变化的就是空中服务理念的不断优化推进,上世纪90年代初,东航客舱服务提出了“杜绝‘哑巴服务’和‘冷面服务’”的理念,“两微服务”(微笑服务和细微服务)和“体贴服务”相继出现,“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主旋律。
2000年伊始,伴随着西北航空并入东航大家庭,客舱服务开始倡导“发扬团队精神、树立个人形象、维护东航声誉”的理念,以优秀的个人形象和卓越的团队精神体现一流的机上服务水平。继而,“特色服务”“延伸服务”“从被动到主动、从规范到灵活、从满足到创造”等服务理念相继出现,并运用到一线服务中。
2007年,东航提出“以客为尊,倾心服务”的核心宗旨,更加体现了以旅客需求为导向。如今,东航空中服务更关注客户体验,致力于提升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以“真情服务”为指引,努力增强对旅客的需求洞察和心灵关怀。
东航西北“李茜空中服务创新工作室”就是这个阶段的典范,这支具有“劳模”共性的团队,通过他们的“五心”(“用我们的真心、用心、细心、热心、耐心,换取旅客的暖心、舒心、称心”)服务理念,诠释高品质尊享服务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孵化“五心”系列产品,提炼服务技巧,补齐服务短板,真正意义上提升空中服务品质。
时间的更替、数据的刷新,不仅是空地服务日益精细,各类服务产品日趋成熟、精益求精的体现,也是东航西北人上下同欲,提升旅客体验的探索和实践,更是东航西北借力互联网化发展,对标智慧服务落地,努力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的历程见证。
全国第二大“飞机医院” 助推“市场+产业”双翼齐飞
2014年9月26日,东航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投资4亿多元修建的飞机维修机库正式启用,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全国第二大的飞机维修机库,可同时容纳6架空客A320系列飞机或2架波音747飞机进行大修工作,它是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五大板块之一的临空产业区核心带动项目,新机库的启用将使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有望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空客系列飞机维修基地,极大地助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整体飞机维修和保障能力。
飞机飞行一定时间之后要进行例行保养。以空客320为例,飞行600小时要进行一次“A检”,检查范围稍小、深度稍浅;飞行18个月要进行一次“C检”,检查项目包括客舱内部整新、结构修理,最深入的检查叫“8C检”,修理时间4到28天不等。目前,新机库拥有空客320飞机“8C检”、710项附件维修、飞机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气象雷达系统、综合液压系统、飞行计算机FWC及空客波音系列APU等检测维修能力,具有航线维修、飞机结构大修、各类定检、整机喷漆、客舱装饰、座椅修理、复合材料修理等空客飞机最高级别的维修能力与超声波探伤、涡流探伤、磁粉探伤等各种检测能力。
2015年和2017年,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分别取得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维修许可证和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维修许可证,这不仅标志着东航西北的整体维修能力迈上新台阶,更是取得欧洲民用航空器维修市场的资格,在参与国际民用航空维修市场的竞争中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随着机体维修配套的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和生产组织运行模式的持续优化,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在出色完成东航近300架机队维修保障的同时,还吸引全国多家航空公司的空客飞机到西安实施定检维修工作。从新机库2014年9月底投用至2017年4月间,承接完成川航、春秋、吉祥以及长龙、亚联、马来西亚岛屿航空等三方客户,近40架飞机的A检、C检及大修工作以及整机喷漆、油箱修补、整机起落架更换、铱星通讯改装等工作,还顺利完成GECAS公司四架A320飞机退租工作。
2017年,东航和法国赛峰起落架系统公司合资的西安东航赛峰起落架系统维修有限公司在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正式开工建设,建成之后将成为国内最强、亚太一流、国际知名的民用单通道窄体客机起落架深度维修企业。这是东航积极参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合作、打造航空产业生态圈、拓展在陕产业布局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东航赛峰项目是陕西省市两级重点扶持工程,受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和西咸新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东航将深化与陕西省的合作,一方面提升西安航空枢纽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在陕投资,助推陕西航空市场和航空产业双翼齐飞,有效推动临空经济蓬勃发展。
银燕新征程 新时代全新启航
四十年,弹指间,随着东航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四个中心”(培训中心、机务维修中心、研发中心、客服中心)的日趋建立和东航入驻T5航站楼,预计到2020年,“十三五”末,东航西北在咸阳机场的年吞吐量将达到1815万人次,占机场份额33%,比现在增长54%;东航将在西安市场投放飞机96架,其中西北分公司执管飞机76架,同比目前增长80%,西安枢纽建设也将迈入新的里程。
四十年,正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新起点,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开启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航西北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东航西北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沐浴陕西改革发展之东风,紧抓战略契机,深化战略合作,一如既往地确保持续安全,推进枢纽建设,践行“真情服务”,以饱满的激情、崭新的状态、务实的行动,昂首阔步迈向建设“世界一流幸福东航”的新征程,全力以赴谱写新篇章,为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更加闪耀的航空企业做出不懈努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