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最硬骨头 挑最重担子 ——记长庆油田采油四厂开发建设20周年

啃最硬骨头 挑最重担子 ——记长庆油田采油四厂开发建设20周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17 14: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垮的是困难,不垮的永远是石油人的意志!”这是一种渗进所有采四人骨子里的性格,更是一种融入到所有绥靖人血液里的内涵,让他们拥有了啃最硬骨头、挑最重担子的“硬骨头”团队精神力量。

一部“硬骨头”团队精神内涵丰富拓展史,也是长庆油田采油四厂风雨20年开发建设史。从2001年到2021年,绥靖油田走过了从零起步、战天斗地、绝处逢生的20年,走过了缔造传奇、引领示范、改革创新的20年。

也正是这20年,2000多名采四人经历过在创业时期三年铸就百万吨辉煌的骄人业绩、连续稳产12年的艰难岁月,为“硬骨头”团队精神注入了创业、拼搏、进取、改革的四种“精神血液”。新世纪,面对后续接替区匮乏的严重局面,采油四厂擘画发展蓝图,在长庆油田第一家试点“油公司”模式改革,为油田企业改革摸索出了基层经验,实行“油气并举”发展战略,用忠诚担当、奉献创新诠释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情怀,让践行“奋斗辉煌新目标,建设幸福新采四”的辉煌征程步稳行远。

创业发展 促成陕北油区大连片

20多年前,作为国家石油工业重要战略接替区的陕北油区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各路石油人蜂拥而至,拉开了陕北石油开发的序幕。

当年,为拓展油田发展空间,长庆油田党委决定在靖边以南、安塞以北油区开辟第二战线,组建了九人长南项目组奔赴靖边、志丹、安塞交汇地带。由此,采油四厂便踏上了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的伟大征程。

2000年11月18 日长南项目组正式改名为长南石油开发公司,长南公司本着“为上级负责、为员工负责、为自己负责”的态度,直面挑战、克服困难,从浩如烟海、纷杂陈旧的勘探资料中探寻线索,在风沙弥漫、沟壑纵横的千里油区中踏勘井位,经过连续40多个日夜奋战,在获得G37-10井工业油流后不久,相继发现塞39、天130、镰18、新14等一批有利建产区块,为大规模开发绥靖油田奠定坚实基础。据事后统计,值此期间,全厂出勤300天以上的员工占比45.1%,出勤250天至300天员工占比29.8%。

开发初期的长南公司视产能建设为企业发展“龙头”,实行严格招标政策、规范管理程序、精细量化打分、末位淘汰制度等举措,以此持续提升施工队伍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促使连年创油田公司内万吨产能建设进尺最低和万吨产能投资最低单位。

跨越发展 产量连年攀登新高峰

随着2001年9月11日,历经磨砺和苦难的长南人,满怀大事业的雄心,怀揣大油田的梦想,一手打好勘探增储牌,一手筑牢地面建设基,一手做实油田开发功,稳步推动油田以平均每年25万吨产量上涨速度递增,促使2004年底原油产量迎来顺利跨越百万吨大关喜报!

在三年缔造一个百万吨级采油厂,创造长庆油田开发建设史上用时最短、投资最低、人员最少、效益最好的“四个历史之最”面前,采四人再接再厉、苦干实干,锁定油田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实现150万吨,奋斗200万吨”。

采油四厂在加大老区扩边潜力研究和新增区域地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提出“勘探开发一体化”思路,通过优先实施评价和骨架井,同步加强随钻数据分析等手段,逐步扩大老区含油面积,积极寻找新区有利建产区域,为持续高效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油藏递减变大、综合含水升高等难题,采油四厂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藏特征,借鉴长庆油田历年油田开发管理经验,对比同类油藏开发技术政策取得效果,科学提出了“一井一法一工艺”和“一区一块一对策”的油藏工艺实施办法,通过坚持月度(季度)油藏和井筒动态分析,大力实施精细油田注水和采油措施,为保障原油上产形势提供支撑。期间,更有7项技术研发成果荣获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也为绥靖油田稳产体系注入了科技活力。

正是在勘探增储、开发增产等举措的作用发挥下,采油四厂在2008年达到了原油产量的巅峰时刻——130.5万吨,证明了采油人有技术、有能力在“硬骨头”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完成大梦想,干成大事业。

   

稳定发展 持续科技稳产百万吨

油田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逐渐步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自然递减的逐渐变大、综合含水的不断升高、原油产量的持续下降,加之后备储量的“捉襟见肘”,采油四厂瞬间在130.5万吨冲向150万吨的征程中遭遇到了发展“瓶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采四人立足大量调研分析和深入油藏认识,力求通过把握好科技这个关键词,硬核驱动老油田硬稳产,全力证明绥靖油田有做好油田公司稳产“示范区”的实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采油四厂在坚持用好“一区一块一对策”和“一井一法一工艺”技术工艺方法的基础上,解放思想,转变思路,科学制定了“注水为先,精细管理,走老油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工作模式,力争把绥靖油田打造成为油田公司稳产的试验田和小样板。

12年艰难百万吨持续稳产之路,既是科技的“引擎”在全力助推,也是2000多名采四人手握“硬骨头”团队精神力量,为破解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瓶颈”问题找思路、找方法。

油气并举 描绘高质量发展蓝图

2016年在绥靖油田发展史上可谓是承上启下。这一年,采油四厂原油产量在连续12年持续稳产百万吨以上后,首次跌至96.5万吨,加之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吨油成本明显偏高、安全环保形势严峻等情况的存在,一时间,油田持续稳产与资源不匹配、生产规模与质量效益不平衡、安全环保管理现状与当前要求不适应等“三大矛盾”成了阻碍绥靖油田高质量发展的“肠梗阻”。

在“三大矛盾”遏住油田发展“咽喉”的关键时刻,采油四厂因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用打响产量止跌回升阵地战、气田开发建设攻坚战、经营效益提升战、劳动组织优化改革战“四大战役”的方式,拉开了绥靖油田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开启伟大征程伊始,采油四厂在全力践行“油气并举”战略、保障生存“基本口粮”的基础上,主动担当了“油公司”模式改革“排头兵”、坚决克服了新冠疫情和油价寒冬两个“黑天鹅”事件影响,推动绥靖油田开采油气当量与高质量发展更匹配,劳动组织架构与高质量发展更适应,生产经营模式与高质量发展更融合,安全环保态势与高质量发展更相符,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高位起步、高点开局。

采油四厂的“油气并举”战略,绝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生存而战,更是汇聚2000多名干部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在践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那份责任。

聚焦“效益生产”主线要求,采油四厂一方面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通过老区重新认识、新区深化研究,科学优选建产有利区块;另一方面,用好以“油田注水”为核心的老油田稳产技术体系,通过深化油藏认识、精细油田注水、措施效益增油、抓实堵水调驱、推广三次采油、提升井筒质量等举措,硬核推动老油田硬稳产。

气田开发建设作为“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为此,采油四厂在战略规划上,研究形成“北上、南下、东扩、西进”战略思维;在开发思路上,合理制定“一体两翼”作战模式;在职责分工上,成立下辖地质研究、外部协调、生产建设、地面建设等4个攻关小组的气田开发机构;在推进效率上,以“快节奏”工作模式为基础,保证整体开发提质、提速、提效、提产;在高效开发上,专门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气田开发工作的气田技术支撑小组。正是得益于此,促使该厂在全面联网陕295地面骨架系统的基础上,可日产天然气超120万立方米,有能力挑起冬供重担。

同时,作为油田公司首家实施“油公司”模式改革的单位,采油四厂改革的优劣、成败直接决定着长庆油田迈好“深化改革”步伐的质量。如何摸着石头过河、吃好第一口螃蟹?采油四厂在做足顶层设计“功课”的基础上,逐步掀开前端控刚需、中端调机构、末端重配套的“三部曲”改革大幕。前端,应用“关、停、并、转、减”五种举措,落实数字化油田建设需求,有效压减场站20多座,实现井站数字化覆盖率超85%以上;中端,带着业务归核化、机构扁平化、运作市场化、管理数字化的改革要求进行思考,探索形成“1+2+2+N”机构调整框架,有效压缩中心站12个,减少自有用工55人,降控业务外包69人;后端,坚持走好“低成本”战略,通过科学配套“大计划、一本账”“作业区全要素成本管理”“一岗一薪”等提质增效机制,变“熬冬”为“冬训”,系统建立起高质量、可持续的绥靖发展体系,稳步推动全厂综合成本排名在油田公司内部连续提升。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讲政治的高度,采油四厂深刻理解、坚持完善QHSE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在责任划分上,建立起良性的安全环保责任归位机制,不断压实属地管理、直线管理等责任;在机制健全上,大力实施安全生产记分管理办法,推动全员安全履职能力有效提高;在隐患排查上,真实发挥“四不两直”监督检查作用,配套清单管理和闭环整改。同时,针对采油四厂管线服役年限长、横跨敏感区域多等情况,硬核推动绿色示范油田建设,为采油四厂高质量发展筑牢发展基石。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