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谱新章 西安经开区奋力打造开放新门户

再出发谱新章 西安经开区奋力打造开放新门户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18 08: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西安经开区始终坚定开放和创新理念,走在西安全市开放最前沿。随着打造“开放新门户”目标的确立,西安经开区在新起点上吹响了开放的新号角,未来将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华财经西安4月13日电(李倩倩、丁正威)当前,陕西正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作为西安市开放经济的试验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经开区)承担着扩大对外开放、引领外向型经济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使命。

开放推进合作,合作激发创新。在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西安经开区始终坚定开放和创新理念,走在西安全市开放最前沿。3月下旬,西安经开区正式对外发布“四新战略”行动方案,全面开启“开放新门户、科创新引擎、产业新高地、都市新中心”建设新征程。随着打造“开放新门户”目标的确立,西安经开区在新起点上吹响了开放的新号角,未来将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造“三区”  擦亮开放“新名片”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西安经开区如何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

据西安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张兴华介绍,在“开放新门户”建设方面,经开区将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产业“自贸+”创新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基地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商贸服务业,推进自贸区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西安经开区将对接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打造国内外制造业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平台和全球制造业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继续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探索在制造业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环节实现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索有经开特色的自贸功能区发展之路。

二是打造产业“自贸+”创新区。立足现有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基础,西安经开区将围绕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发展,让“经开制造”成为陕西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国际高端制造中心之一。

三是打造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据介绍,西安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各类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和汇聚,形成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国际和国内间的有机融合。同时,通过打造四大产业中心、提升“六大”产业平台、优化“3+X”产业园区,助推经开区成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先行者”。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建设“开放新门户”,主体是产业,载体是开放平台,关键是优化营商环境。西安经开区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重视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和供应链的畅通,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提升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他建议,西安经开区以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为依托,加快先行先试,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倒逼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区域对人才、资本、产业的吸引力,培育出口型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动优秀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汇聚“自贸+保税”优势  激发创新活力

“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写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3月召开的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狠抓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和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并要求“提升对外贸易规模水平。建好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平台”。

西安经开区具有“自贸区+保税区”叠加优势。近年来,经开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快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两大功能园区建设发展。

今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迎来了挂牌成立五周年。据介绍,作为陕西自贸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开功能区成立五年来,累计新增企业近3000家,现有“五上”企业103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6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近300亿元;已累计完成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5项国家级创新成果、30项省级创新成果。

例如,在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的协助下,陕西自贸区经开功能区长安银科商业保理公司成功获批全国首家“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试点,是全国2万余家商业保理公司中唯一获得此试点的商业保理企业。该模式突破了外币融资业务只能由商业银行开展的限制,为中小微出口企业“走出去”开辟了融资新渠道,有效缓解了企业回款周期长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促进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5月,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截至目前,位于西安经开区的西安关中综合保税区区块已引进46家国内外企业入驻,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超100亿美元。

除了上述两大功能园区,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西安经开区还在系统规划“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等开放创新载体建设,将建设成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形成高端产业示范基地。

此外,在加快构建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方面,2019年,西安经开区获批“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新示范先行区”,在跨境贸易、跨境金融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推动跨境电商上下游产业聚集。目前,经开区建立了具有自贸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已服务陕西境内出口企业千余家。

西安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迪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推进自贸区建设:一是创新优化体制机制;二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加快优势产业聚集;四是推进区域联动协同发展。

——“线面点”结合 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应当看到,“双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提高自身参与国际外部循环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西安经开区外向型经济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西安经开区累计利用外资84亿美元,出口实绩企业32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

“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重点在于‘引进来’的领域和‘走出去’的规模。”陈迪表示,西安经开区将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各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推进“线、面、点”三位一体建设,加快实现经济扩规增量、产业提质增效。

在“线”上,西安经开区将加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打通内联外通主渠道。立足制造业发展基础,强化东西部区域合作共建、关中城市群互动发展,以及西安都市圈协同配套,在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方面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多模式协同发展格局。

在“面”上,西安经开区将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拓展“引进来、走出去”的端口和渠道。畅通贸易渠道,筹建“一带一路”商品交易展示中心、跨境电商综合贸易中心等,推动大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供应链,做大对外贸易规模。拓展利用外资渠道,支持骨干企业境外上市或发行企业债,支持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打通国际产能合作渠道,用好国内外政府经济合作机制和中资海外平台,引导企业与境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供需合作关系。

在“点”上,经开区将建好载体用好平台,全力构建外向型经济。据介绍,西安经开区将支持“链主”“专精特新”企业加快走出去抢占国内外市场;加速“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建设及招商引资,全力构筑开放发展新平台;组建“制造+外贸”进出口企业联盟,营造宽松和谐的营商环境;强化北客站门户枢纽功能,着力催动商务商贸、医疗健康、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聚集,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化商贸及消费新中心。

“开放创新力是城市经济动力转换、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也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西安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西安经开区将进一步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增强产业技术创新活力,以龙头为引领,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一方面,以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区域合作、西安都市圈合作共建等为契机,通过做大开放发展平台、做好开放发展载体、强化国际产能合作等,全面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另一方面,聚集优势资源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提升陕西自贸区西安经开功能区开放水平,培育外向型经济新动能,提升服务效能,为外资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