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遗址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陕西大遗址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9-27 09: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张进出席,围绕“陕西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主题,介绍有关情况。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贾强就陕西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介绍说,陕西文物部门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大遗址保护利用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大遗址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贾强指出,大遗址是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陕西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大遗址共有18处54个点,无论是数量,还是等级,都居全国前列。

这些大遗址,一直是陕西考古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自国家“大遗址考古”实施以来,陕西考古机构聚焦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针对大遗址有计划地开展了持续深入考古工作,协同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与收获,基本构建了中华文明的骨干脉络,彰显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可以说,近年来陕西的大遗址考古,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重要的大遗址考古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石峁遗址。它是黄河流域一处距今4300年至3800年、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的史前都邑城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性遗址。石峁城址的系列考古发现,反映其社会对等级、权力、技术的强调,标志其文明程度已经进入早期国家形态。城址规划与建筑工艺,代表着4000年前黄土高原地区城市典范,一直被后世传承发展并普遍应用,被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誉为“中华圣城”,是中华文明根与魂的直接物化载体。

二是周原遗址。它是距今3000多年、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西周遗址,也是传承西周文化乃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特别是该遗址以往还出土了几十批、不同家族的青铜器窖藏,素有“西周青铜器之乡”的美誉。首次在该遗址发现了一大一小,布局周正、规模宏大的两座西周城址。大城建于西周晚期,面积520万平方米;小城建于商末周初,面积175万平方米。两座城址的发现,不仅使我们对遗址商周时期聚落结构与聚落变迁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为周原乃西周都邑性质的判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探讨中国先秦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全新素材。

三是秦栎阳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是战国中期秦献公二年到孝公十一年的秦都,楚汉相争之际塞王司马欣、汉王刘邦之都,和汉高祖七年前的汉王朝第一座都城。对战国中期到西汉初期王国时代到帝国时代的都城研究均具重要价值。

四是汉文帝霸陵。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一代明君,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文景之治。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都是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的,反映了以帝陵为中心的规划思想,体现了国家至上的政治理念。另外,薄太后南陵出土金、银器上装饰图案带有游牧民族的文化风格,为研究丝绸之路开通前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是先秦两汉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之一。

五是隋唐长安城。唐长安城是唐王朝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诸方面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的一座都城。

谈到大遗址考古的作用,贾强表示,大遗址考古无论是价值认识、功能布局、内涵阐释、保护措施、展示利用都要以考古为前提和基础。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大遗址考古工作,着力于搞清遗址的布局结构和功能区划,这就为遗址的整体保护、遗址公园的建设可以提供科学的本底依据。(2)大遗址考古研究,以深度挖掘、阐释遗址的文化价值为要,可以为生动讲述中华文明故事提供丰富的内容与细节。(3)大遗址考古工作与研究,一般周期比较长、专业要求高,在培养考古人才方面可以发挥老中青传帮带的独到作用。这几年,我们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就是经过大遗址考古锻炼出来的。

下一步,陕西文物部门要持续做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加大遗址保护工作力度。重点实施汉长安城遗址、石峁遗址本体保护工程。加强大遗址价值阐释。将考古研究贯穿于大遗址保护利用全过程,明确保护重点,对陕西省大遗址因地制宜、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打造大遗址建设及展示利用一流样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