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坚持”推进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

“四个坚持”推进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4-11 16: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1月,最高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表明加快提升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西安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积极讨论,更新观念思维,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莲湖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岳娟就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聚焦高水平管理 促推高质效办案 以“四个坚持”推进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岳娟说:“作为一名基层院检察长,我将团结带领全体干警以‘四个坚持’加快推进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全力答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检察答卷。”

坚持理念引领,树立现代化检察业务管理思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最高检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先进检察工作理念,为检察工作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正确指引,推进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同样需要树立现代化管理思维和履职理念。

一是树立“人民至上”理念。要始终葆有司法为民的初心,坚持办案就是办人生的工作理念,办理每一起案件都要用政治眼光来审视、用法治标准来衡量、用群众满意来评判,真正做到法、理、情的有机融合。二是树立“人案齐管”理念。要重视案件办理,也要重视案件管理。一方面严格规范办案纪律,发挥检察长、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办案人自我管理职责,以人的管理促推案的规范。另一方面,树牢问题导向,抓实对案的评价,以案的质效提升人的素能,如莲湖检察院成立业务数据管理分析小组,每周对重点业务数据进行统计研判、梳理整改。三是树立“一体履职”理念。要破除案管部门“不敢管”和业务部门“事不关己”的问题,确保业务部门主动融入、寓管理于办案,案管部门换位思考、以管理促办案,形成自我管理、专门管理和协同管理相互融合的管理合力。

坚持体系构建,实现立体化检察业务管理格局

检察业务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要充分依托检察一体化优势,整合管理资源,构建起权责明确、协作紧密、运行高效的工作格局。

一是实现纵向沟通体系。作为基层检察院,要认真把握上级检察机关各项部署和工作计划,确保决策得到落实。要主动及时、全面客观地履行好重大、敏感案件的请示报告工作,加强接受上级指导。二是实现横向联动体系。检察业务管理不是案件管理部门一家之事,要推动形成全员覆盖的“大管理”格局,明确检察长和检委会为统领、业务部门为基础、案管部门为枢纽的检察业务管理体系。三是实现内外融合体系。要充分认识外部监督的重要性,通过检察听证、信息公开等多种方式畅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外部监督,确保检察权在监督下运行,有效提升检察办案透明度与公信力。

坚持机制保障,打造闭环化检察业务管理模式

最高检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设置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价值追求,把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优化精简,为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提出新要求。

一是加强宏观把握。要加强对案件质量评价指标的学习掌握、准确理解,根据新的“风向标”“指挥棒”,找准工作发力点,通过以“个案优”促“全案优”,以“条线优”促“整体优”,强化对全院整体业务的管理。二是加强中观融合。要将宏观指标体系与微观业务管控融合起来,搭建业务分析研判会商平台,加强以“商”促“治”,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办理推动对类案的监督,最终实现社会治理的效果。三是加强微观管控。要积极履行案件受理、流程监控、质量评查等职责,将业务分析研判中发现的弱点纳入到业务管控的重点。如莲湖检察院积极构建业务数据治理“双向机制”,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确保数据质效提升。

坚持能力提升,培养专业化检察业务管理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推进检察业务管理工作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一支适应现代化要求、具备现代化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一是提升理论素能。通过打造检察理论学习交流平台、组织参加理论研究征文等多种方式,强化干警理论素养,培养一批优秀理论人才。如莲湖检察院举办“案管小课堂”进行靶向教学,通过业务部门与案管部门双向交流,畅通数据堵点问题。二是提升管理素能。高水平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质效办案,达到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有机统一。一方面通过业务管理对案件的法律适用、文书规范等进行准确、公正的管控,达到案件办理的“质量佳”。另一方面,通过业务管理畅通办案流程、合理配置资源,让公平正义更快更好实现,达到办案“效率快”“效果好”。三是提升数字化管理素能。要积极推动案件管理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的深度融合,破除数字化管理的壁垒,以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效能,对基层院来说,就是以参加省、市院法律监督模型大赛为契机,探索构建一批质量优、效果好的法律监督模型作品,助推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