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妮
开发区是西安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双中心”和秦创原建设的主要承载地和提升城市能级的主引擎。目前,西安市有市管(含代管)开发区7个,包括1个国家级新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特色开发区。
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功能向开发区集成、要素向开发区集中……西安正全方位提升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能级。
创新引领 塑造发展新优势
大科学装置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创新的利器。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主体建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开工建设……5个大科学装置均布局在开发区;
秦创原累计建设“三器”示范平台169个、促成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2346个,开发区支撑秦创原建设成效明显;
西安市15家产值百亿元工业企业有13家在开发区;
……
以创新为引领,在开发区,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产业新产品加快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新优势进一步塑造。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能落地西安,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所在地西安高新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在设施申报过程中帮助我们顺利办理了前期手续。”西安光机所阿秒设施办孙先伟说。
开发区充分发挥示范先导作用,聚焦西安六大支柱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以“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和秦创原“一总两带”为牵引,统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校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创新资源,探索“沿途下蛋”机制,落实好“三项改革”20条措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和贡献度。
项目支撑 培育发展新动能
西安高新区成立重大项目建设、亲商助企和土地出让3个工作专班,对未开工、投资未达进度项目实行“跟踪服务+现场办公”,推动23个项目提前开工;
西安浐灞国际港建立“委领导+中层+干部”三级包抓、每周调度制度,总投资4795亿元的243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中能建西北总部、中粮丝路总部等项目超时序建设;
……
开发区将抓高质量项目摆在突出位置,提高项目谋划质量、创新项目招引方式、强化项目建设保障,加快布局落地一批有助于稳住基本盘、蓄积新动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我们深入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成立稳增长攻坚工作组,一家一家走、一企一企帮。”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主任林梅说,“同时,我们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链式招商、产业招商、楼宇招商,为发展增后劲。”
西安市加强市级专班统筹,指导各区县、开发区做好国家一揽子政策承接落实工作,聚焦“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取项目;强化开发区招商引资排头兵作用,突出“一把手”抓招商,以招商引资新模式发展战略合作伙伴,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扩大开放 拓展发展新空间
阎良区与航空基地区政合一、浐灞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优化整合,推进西咸新区“新区”“新城”体制变革,完成开发区社会事务剥离移交,实施“一区一策”差异化考核……西安开发区正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抓经济促发展。
近年来,西安持续优化开发区运行机制,全面推进“瘦身健体”,聚焦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健全高效滚动开发机制,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
同时,开发区不断扩大开放合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今年1至10月开行4354自然列,同比增长32.5%,跨里海班列实现“一日一班”常态化开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联通1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25个航点,实现中亚五国七城全覆盖;陕西自贸试验区39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指数在国家28个内陆型自贸片区中排名第五;西安市5个综保区实现一般纳税人试点全覆盖,今年1至10月进出口总值2191.1亿元,同比增长27.7%;“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加挂“中央法务区”,形成公检法司全链条法律服务保障体系。
据悉,下一步,西安将持续拓通道、强枢纽、建平台、优网络,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做优做强。紧抓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机遇,拓宽外资招引渠道,增强开发区对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