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千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的“重生”之路

一眼千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的“重生”之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2-31 17: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修复室里,一群修复师正用精湛的技艺与历史“对话”,他们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在为承载千年记忆的文物赋予新的生命。作为此次韩休墓壁画修复项目的参与者之一,文物修复师金紫琳分享了背后的故事,揭示了文物修复中鲜为人知的艰辛与匠心。

从考古到修复 艰难而漫长的十年

韩休墓壁画修复项目始于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西安市长安区文物局联合组成郭新庄考古队,对韩休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成功修复21幅壁画,其中18幅采用“揭取”方法,将薄薄的壁画本体转移至修复室,3幅因体量过大被整体打包搬运。金紫琳介绍道:“这些壁画每一幅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但它们在发现时已是残破不全,尤其是《玄武图》,盗墓分子的破坏导致画面碎裂成无数残片。”

修复师们接到任务后,在实验室里一点点拼接这些碎片。“这就像是在完成一幅巨大的拼图。”金紫琳说道,“我们要依靠线条的走向和形态反复比对,直到拼出完整的画面。”

除了拼接,去除三幅大型壁画的临时加固材料也是一项挑战。为了保护壁画从墓葬搬运至博物馆的过程中不受损坏,现场修复人员在壁画表面使用了特定的临时加固材料。而当壁画安全到达指定地点后,修复师需要采用切割工具和特定试剂,逐步清除这些材料,确保不损伤壁画本体。

科技助力修复 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壁画修复技术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飞跃,科技手段成为了修复工作的得力助手。在韩休墓壁画修复过程中,超景深显微镜、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先进仪器被广泛应用。“这些设备就像文物的‘体检工具’,帮助我们了解壁画结构、颜料成分以及病害情况等。”金紫琳介绍道,“通过科学仪器检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壁画本体信息,从而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修复方案。”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让文物修复变得更加精准。例如在《乐舞图》的修复过程中,通过光谱设备检测发现唐代画师曾对部分图案进行修改。“这些修改都是唐代原始创作的一部分。”金紫琳解释道。

此外,修复师还会在实验室内筛选材料,通过一系列实验找到最适合文物的配比和工艺。她提到:“即便是胶粘剂的选择,我们也会反复实验。”

修复理念:保留文物原状,拒绝人为添色

“文物修复理念中有一项是‘保持原状’。”金紫琳强调,“我们不会为追求美观而改变文物的本体。修复时,缺失的部分会用白色修复材料填补,并在后期进行美学处理,让整体更加协调,但绝不直接在原文物上添加颜色或线条。”

在墓葬壁画修复中,保持文物原状是核心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要求在保证壁画安全及考虑各种因素前提下,最大程度维持其出土时模样与历史原貌,杜绝为美观而重绘或按个人审美补全壁画,防止历史价值丧失。

正如金紫琳所言:“我们希望尽最大努力让文物本来的样貌得以呈现。”这种“原样保护”的方式不仅尊重了文物的真实性,也为后人留下了更多研究的可能性。

公众的关注与参与 拉近修复与社会的距离

近年来,文物修复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和《我在故宫修文物》激发了大众对这一行业的兴趣。金紫琳介绍道:“我们博物馆专门设立了‘文物修复季’展厅,将文物修复工作搬进展厅,让观众能够近距离观察修复的每一个细节。”展厅不仅展示修复的过程,还配有详细的文物背景介绍,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修复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文物修复季”展厅会定期更换文物类型,并举办互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让公众不仅是旁观者,更能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者。”金紫琳感慨道,“每当看到越来越多人对文物修复产生兴趣,我们内心充满自豪,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匠心与坚守 与千年前的艺术对话

文物修复的工作枯燥且漫长,常常需要多年的耐心付出。金紫琳坦言:“修复工作是对心态的极大磨炼。每个环节都需要全神贯注,因为一旦出错就是不可逆的损失。”

她回忆道,刚工作时,面对珍贵的壁画和繁琐的工艺,自己也曾感到无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被文物背后的历史所吸引。“每当修复完成壁画,看着画面上的图案,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那个盛世的繁华。这种与历史的对话,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金紫琳还特别提到团队的重要性:“我们的团队以90后为主,氛围融洽,成员间互帮互助。修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体进度,所以团队配合尤为重要。”

未来的展望:为文化传承续写辉煌

谈及对未来的期待,金紫琳表示:“文物修复技术一直在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会有更多先进的手段去保护文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展示,让社会各界了解并支持文物修复事业。”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壁画修复,不仅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是对历史的深情守护。正如金紫琳所说:“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幅壁画、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我们所做的,就是让这些故事继续传承下去,为未来留下最真实的记忆。”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中,修复师们用匠心与坚守搭起了历史与未来的桥梁。通过他们的努力,千年文物得以重焕光彩,而那些蕴藏在其中的文明密码,也将继续书写在新的篇章中。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 郭峻如)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