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磨砺四载:产业“聚链”科创“燎原”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磨砺四载:产业“聚链”科创“燎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31 17: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空港新城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较2020年增长20.1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较2020年增长7.7倍,技术合同交易额较2020年增长13倍,落地科转企业85家,较2021年增长14倍。

这一组沉甸甸的数字,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秦创原创新驱动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底气所在。坚守初心、聚力攻坚,聚焦产业发展与创新升级,四年来,秦创原临空产业聚集区和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破题见效、交出满意“答卷”,实现了从起步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华丽蜕变。

规划引领 产业发展起宏图

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助力空港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提供“原”动力。

按照陕西省部署,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制定了《秦创原临空产业聚集区和开放合作示范区五年行动方案》,紧盯建设秦创原临空产业聚集区和开放合作示范区目标,分解出5方面21项具体任务,深入推进“五新攻坚、五力协同”重点任务,聚焦临空依赖型、偏好型、友好型产业,积极推进创新驱动“星空计划”。

在秦创原的引领下,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聚焦主导产业,全力推动产业升级,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

生物医药产业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2024年7月,空港抢抓秦创原总窗口机遇和全省医疗创新资源优势,挂牌设立西咸新区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西咸新区医疗器械审批服务分中心、秦创原总窗口生命科技产业孵化(路演)中心和西安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中心(简称“一区三中心”),并出台《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建设“一区三中心”工作机制及任务分工方案》,将秦创原总窗口十大特色园区—自贸蓝湾产业园作为西咸新区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空港片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高品质建设科创载体60万平方米并具备生命健康科技方面小试中试、研发办公、轻生产、机械加工以及多种形式定制化厂房。

截至目前,周边已落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82.6亿元,包括年产值10亿元的疫苗生产企业梅里众诚,陕西省唯一拥有国家级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GLP实验室的国睿一诺,新药研发龙头企业康龙化成,以及1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和服务相关企业,自贸蓝湾园区内已落地乐思医疗、德建众普、元一生物等2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涵盖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环节,走出了一条以高效服务推动生命科技等未来产业快速发展的创新之路。

2024年9月,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联合长江协同创新科技研究院举办2024秦创原总窗口(空港)空天科技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会上“空港新城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空港新城—威斯特—西安工业大学低空经济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自由星宸等6家企业与空港新城、长江协同创新科技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入驻空港,为空港的科创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为了加速人才聚集,空港新城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快高端人才聚集若干措施》等文件,以平台引才、载体育才、政策留才和服务优才。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共有高层次人才51人,其中,省级“三秦英才”计划5人、西安英才计划8人、西安市高层次人才23人、秦创原创新人才15人,D、E类人才共946人。他们带着智慧与梦想,成为空港新城科创乐章中最灵动的音符。

优化生态 科创活力竞相涌

如果说招商是“引凤”,那么培育就是“筑巢”,让企业安心栖居、振翅高飞。

政策包、重点产业链专项政策、税收优惠、融资支持……一大波诚意满满的秦创原好政策,在一场场走访中,被送到企业面前。

2024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坚持以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为主线,推动企业实施科研项目、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增加研发投入,并出台印发了《空港新城关于扶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奖补政策(2024年修订版)》,持续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认定科小481家,11家企业获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冠威信息等3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陕西省瞪羚企业,国睿一诺、拓普兰2家企业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同时,优化科技金融环境,探索金融支持新模式,出台《空港新城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评价考核办法》,深度融入西咸新区科技金融“1+5+N”体系,在新城范围内设立11个网点,为科创企业提供政策帮扶和金融服务,今年以来已协助区内科技企业获得融资4.03亿元。

今年3月上旬,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秦创原平台帮助区内企业湄南高科成功牵手专业创业投资机构同创伟业,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进一步激活了区域的创投生态,加速吸引上下游产业落户,推动新城从“交通枢纽”迈向“科创高地”。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让“硬科技”更“硬气”。

2024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抢抓全省高校“三项改革”契机,联合陕科大、西安工大等省内高校举办4场线下“三项改革”专场路演活动,累计推介27个项目及团队,发布30个线上路演视频,将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2024年11月,区内企业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西光壹号”04星(鹊华一号)——全国首颗高分辨率点源甲烷监测商业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成为陕西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又一重大成果。

西安青予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秸秆类废弃物耦合生物技术,填补了陕西省该领域的空白。

如今,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达350余家,科创氛围日益浓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愈发凸显,优质科创资源如潮水般不断汇聚,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

协同发展 开放合作向未来

独行快,众行远。作为西安乃至陕西的对外开放窗口,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积极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

今年2月,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搭建合作平台,区内企业湄南高科联合中科西光、质子汽车、塘马慧感、农链科技、中茂绿能、秦草生态等18家科技企业共同签订西咸新区科技企业“技术出海”创新联合体(未来农业)共建协议,未来将以技术创新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组团拓展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该联合体涵盖了智慧农业、生态修复、新能源装备、物联网、新材料等核心领域。同时,西咸新区科技企业“技术出海”专业服务团代表签署服务宣言,从技术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到跨境金融服务、海外资源对接,再到品牌提升与法律风控等各维度,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企业“技术出海”保驾护航。

依托区域科创载体,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协助湄南高科与阿联酋、沙特、泰国、安提瓜和巴布达、新加坡、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国建立起沙漠治理及防水项目,并且吸引超过40个国家代表团前来交流合作。

同时,借助“一带一路”东风,2024年,“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医工交叉领域分会等盛会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精彩上演,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国际项目纷至沓来。在“中马五十载 西咸绘未来”马来西亚企业团进港来访活动中,举办路演活动2场,累计推介20个项目,35家马来西亚企业、20余家空港企业参与活动,会上空港新城与圀安数码对接平台签订合作协议,西安正欣公司与亚洲新闻之路、陕西众维云创与南洋燕窝生物科技分别达成合作。路演台上智慧碰撞,台下成果落地生根,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之花绚烂绽放。

2024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协助启迪之星、陕西外经贸国际数字会展有限公司2企业成功认定为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协助湄南高科、启迪之星等5家企业认定西咸新区第一批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基地,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走出去”和国际科技成果“引进来”。

已见繁花初结果,无边胜景在前方。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将抢抓新一轮科技产业深刻变革机遇,把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扬起来,当好助推“三项改革”的先锋队,为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新起点”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海珊)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