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进入杨凌示范区实地考察环节。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的100余名中外嘉宾,在“共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共谋减贫发展合作”主题引领下,走访了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智慧农业示范园、旱区农业节水技术田间展、五泉镇王上村及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深入了解中国农业科技助力减贫的具体实践。
种业创新与节水技术:攻克旱区农业难题
在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展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教授介绍,杨凌累计培育农作物品种超300个,其中150余个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比如,含油量66%的油菜种质在中亚干旱地区试种后,单位面积产油量显著提升。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白俄罗斯国立农业科学院联合建设中白农业科技示范园,先后引进小麦、大豆、荞麦等新品种120个,其中联合选育的“西农198”小麦新品种已进入白俄罗斯品种适应性评价程序,8个新品系通过杂交改良表现出良好抗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冯佰利表示:“今年将在白俄罗斯试验田进一步开展品种杂交,培育适配当地气候的优质小麦。”
农业国际标准化合作同步推进。今年初,该校牵头制定的《酿酒专用高粱种植技术规程》《糜子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在白俄罗斯发布,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
吉尔吉斯共和国水利、农业和加工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克里马利耶夫•然内别克(右一)和吉尔吉斯共和国水利、农业和加工工业部作物种植部门高级专家艾萨尔金·扎基尔克孜(右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在旱区农业节水技术与装备田间展现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德兰教授团队展示了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成果。2021年,团队将我国先进的太阳能驱动节水灌溉技术和智能型水肥一体技术引入乌兹别克斯坦,建成面积近100亩的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形成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系统。这几年,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先后与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塔什干水利与农业机械工程大学合作建成中乌智慧灌溉联合实验室;在哈萨克斯坦,通过盐碱地治理示范园研究节水控盐灌溉技术,探索旱区盐碱地治理方法。
吉尔吉斯共和国水利、农业和加工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克里马利耶夫•然内别克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说:“杨凌的节水技术很适合中亚干旱半干旱气候,是我们农业现代化需要的。上合农业基地在减贫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未来能和杨凌有更多技术合作,把这些好技术应用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农业生产中。”
智慧农业与全产业链:科技推动产业发展
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农业专家李建明教授带领嘉宾走进深蓝智慧渔业示范中心,8套实验级循环水系统正在运行,养殖密度达120kg/m³的彩虹鲷在水中游动。“我们探索‘南鱼北养’模式,这里每年能产出30-40吨无抗生素水产,既是科研场所,也是向中亚输出技术的窗口。”他介绍道。
嘉宾进入3万平方米的智慧温室,东区叶菜种植区采用DFT深液流技术实现全年连续生产,奶油生菜年净产量达370吨;西区番茄栽培区运用荷兰吊挂式无土栽培模式,椰糠基质搭配漫散射玻璃,小果番茄生长周期延长至11个月,单棚年产值达420万元,园区自主研发的清洁能源系统比传统模式节能20%。
植物工厂内,全自动化生产线42天就能完成从种子到蔬菜的生产,仅需4-5名工人管理。配备太阳能光伏板的集装箱式植物工厂,已在塔吉克斯坦高原等地开展试运营,验证了复杂环境下的生产可行性。
李建明表示:“园区‘科技+企业+政府’的合作模式已经在上合组织8个国家推广,累计推广110余项优良品种和高效技术,覆盖面积超过3000万亩。园区已接待并培训国内外政府、科研机构、涉农企业代表40万人次。”
乡村振兴与跨境贸易:探索多元减贫路径
嘉宾一行来到五泉镇王上村,古朴的隋文化主题公园牌坊与连片光伏板相互映衬。杨凌农科传媒集团主持人李泉林介绍:“这里曾经是贫困村,现在依靠‘光伏+农旅+产业’模式,村集体年收入突破200万元,实现了村庄发展的转变。”在60亩猕猴桃示范园里,“农大金猕”挂满枝头,经测糖仪检测甜度达18度,市场售价20-30元/斤,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走到二组街道,李泉林指着农户屋顶的光伏板介绍:“这里是试点区域,二组街道共84户参与。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4兆瓦,每年能节约标准煤1289.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71.2吨,为‘蓝天保卫战’注入绿色动能。此外,王上村村集体成立了新能源公司,鼓励农户以闲置屋顶入股。在30年的运营期内,预计户均可增收18.5万元。”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北哈萨克斯坦州创业与工业创新发展厅厅长阿米恩·达尔汉·阿米尔谢列科维奇接受采访时说:“杨凌的乡村不仅有广阔的农田,还有先进的设施和管理理念。这里的乡村发展模式,对哈萨克斯坦的乡村振兴有直接的借鉴价值。我们希望学习并引入这种发展模式,促进本国农业发展。”
从乡村产业到国际市场,杨凌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构建了“产地直采—质检分选—跨境物流”一体化供应链体系。2025年以来,近3000吨优质鲜果从杨凌发往俄罗斯、中亚等10余个国家。2月,260吨猕猴桃销往俄罗斯和中亚;2月底,14吨“阳光玫瑰”葡萄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5月初,760公斤新鲜蓝莓运抵莫斯科。后续,山西、陕西油桃也将陆续出口东南亚。
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副总经理王斌介绍,为保证水果品质符合海外市场需求,公司专门派团队对接,从消费者喜好、包装设计到运输保鲜等环节进行优化。未来,新疆哈密瓜、云南沃柑等特色水果,也将通过这一贸易体系走向国际市场。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杨凌积极布局。正在筹备的农科云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将整合办公、仓储、物流和直播等功能。通过建立“数字贸易服务数据库”,引入网络主播开展常态化直播,帮助农产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预计该产业园将孵化100家以上涉农电商企业,利用“自贸区+综保区”政策优势,扩大中国果蔬在上合组织国家的市场份额。
此次考察全面展示了杨凌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减贫实践。嘉宾们认为,杨凌的经验与上合组织国家的需求契合度高,希望以论坛为契机,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分享减贫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更多可行的解决方案。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