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西安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商洛市委副书记、副市长赵孝,市发改委、科技局、文旅局等部门负责人围绕“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奋力谱写商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主题,介绍了商洛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科技创新、文旅融合等领域的实践成果与规划。
聚焦项目与产业:筑牢经济增长硬支撑
今年以来,商洛以“三个年”活动为统领,统筹推进扩投资、强工业、兴文旅等重点任务,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实现高质量发展“开门红”。
商洛将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核心引擎,构建“策划—储备—开工—投产”全周期管理体系。通过优化“六库两线一码”平台、落实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截至4月底,160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8.75%,西十高铁、洛卢高速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资金保障方面,抢抓专项债等政策机遇,新谋划储备政策性资金项目264个,总投资298.4亿元;招商引资聚焦五大产业集群,1-4月签约项目49个、总投资62.9亿元。
工业升级以绿色园区为载体,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1-4月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5.1%。新能源产业成为新增长极,全市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突破269万千瓦,镇安月河电站并网发电,山阳色河、丹凤鱼岭电站加快建设,目标打造西部最大抽水蓄能产业基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材料、健康医药产值分别增长12.4%、26.5%,陕西锌业等企业数智化改造启动,“十大商药”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
消费市场通过“文旅+体育+康养”模式激活活力。今年举办体育赛事28场次,带动消费近9000万元,未来四年将承办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等国际赛事,打造“赛事名城”。文旅康养方面,1-4月游客人次和旅游花费分别增长7.9%、8.5%,牛背梁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速,10个康养标杆项目开工。消费提振行动开展促销活动51场次,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7%,公园经济、夜间经济成为新亮点。
依托西商融合协同发展机制,打通 “教育 — 人才 — 科技 — 产业” 路径,贸易伙伴扩至 56 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西商融合党政联席活动,在多领域签订合作协议,深化产学研合作,做实 “西安研发、商洛转化”,未来将深化融合,建设产业创新聚集区。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出台扩大开放措施,设 10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展会,缔结友好城市。后续将加强海铁联运合作,建设商洛陆港,力争年底外贸进出口总值达 15.5 亿元以上。
生态价值转化与科技创新: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作为全省唯一全域位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商洛探索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四条路径”:“做精一产”形成“菌果药畜茶酒渔”特色农业体系,91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名录;“做强二产”通过矿业“五化”转型和新能源布局,实现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建成1个抽水蓄能电站、在建3个;“融合三产”发展全链康养,建成636家民宿,绿色金融推出10类“生态价值贷”产品,2024年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增长23.34%。未来将通过“六化协同”模式,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生态产品量化体系,拓展林权、碳汇等交易场景,形成可复制的“商洛方案”。
科技创新以“西商融合”为突破口,构建“西安研发、商洛转化”协同模式。三年来,97家企业与西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化成果47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743家、173家,较2022年增长2.8倍和2.5倍。创新“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选派658名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盘龙药业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下一步将建设秦创原新能源电池和硅钼产业聚集区,力争年内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6亿元,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民生改善与风险防控: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线
商洛持续提升城乡品质,1112个居民小区完成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2%,年内计划新建313个康养旅游宜居乡村。就业保障方面,“春风行动”带动城镇新增就业626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1万人;医疗改革取消门诊预交金,市中心医院“三甲”复审、商南和山阳医院三级创建有序推进。住房保障方面,出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方案,扎实办好16件民生实事。
风险防控坚持底线思维,建立问题整改全周期督办机制,各级巡视审计反馈问题按时序推进。生态保护常态化开展秦岭和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推进撂荒地复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安全和防返贫监测成效显著。基层治理推行“三级书记”抓矛盾化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森林防灭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文旅经济以项目建设和品牌提升为重点,建成秦岭博物馆等9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51.27亿元,4A级以上景区达19家,牛背梁、金丝峡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营销矩阵通过四季主题活动、国际赛事传播,2024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增长超20%,“五一”假期景区接待量屡创新高。未来将重点发展旅游景区、乡村民宿等五大产业链群,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站在新起点,商洛将继续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聚焦“八场硬仗”精准发力,在生态价值转化、创新驱动、民生保障等领域持续突破,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