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打出“组合拳”助企融资纾困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打出“组合拳”助企融资纾困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24 18: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23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陕西助企融资纾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及成效。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陕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较去年加快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构建多层次融资政策体系 精准滴灌重点产业链

陕西聚焦工业重点领域,构建起“考核+奖补+贴息+担保+风险缓释”多层次融资支持政策体系,通过七项产融对接措施,引导银行信贷、上市培育等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其中,“一链一行”机制成为产业金融强链的核心抓手——全省3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匹配24家银行作为主办行,2024年产业链贷款余额达5161.1亿元,全年新增贷款3202亿元;2025年一季度末,贷款余额增至5563.22亿元,新增贷款1158.10亿元。

针对高科技企业融资难题,陕西创新性开展“行校合作”试点。省工信厅联合人行陕西省分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高校技术专家意见嵌入光子、集成电路等产业链的银行授信审批流程,形成“政银校企”四方协同机制。今年1月,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发布39.35亿元融资需求,推荐120名技术专家和37名金融顾问,为破解科技与金融“信息壁垒”提供了可复制模式。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

陕西以“专项行动”为切入点,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工信贷”“专精特新贷”等创新产品,深入50个特色工业园区和156个双创基地开展“上门服务”。2024年,“十行千亿惠万企”行动带动16家银行新增信贷投放3185.1亿元,支持16.46万户中小微企业;2025年一季度,新增信贷1135.3亿元,惠及12.83万户企业。

“工信贷”风险补偿政策成为缓解企业“贷款难”的关键一招。通过财政资金对不良贷款分档补偿(20%-50%),该政策已累计为3668户白名单企业发放贷款584.81亿元,平均利率低至3.35%。例如,单户500万元以下贷款可获50%风险补偿,有效激发了银行“敢贷”信心。2025年,陕西计划新增1500户白名单企业,总量突破5000户,并依托“陕企通”平台搭建线上服务窗口,提升融资效率。

在直接融资领域,陕西建立股权融资需求库,2024年开展20场“一月一链”路演,94户企业释放85.67亿元融资需求;同时推进“千帆百舸”上市培育计划,200户优质企业入库,100户企业在“专精特新”专板挂牌。宝鸡市承办的钛及新材料产业链全国性投融资活动,更是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开辟了新通道。

政银协同释放政策红利 优化工业经济金融生态

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通过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今年5月降准释放长期资金200亿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推动一季度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超230亿元,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7.35%。

在信贷结构优化方面,陕西构建“1+5+N”政策体系,聚焦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推送1.4万余家企业名单,促成银企精准对接。截至2025年3月,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146.03亿元,同比增长13.07%;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已发放100.74亿元,支持6833家科创企业和467个设备更新项目。

为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质效,陕西开发“链上金融”系统,组织金融机构开展“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活动,2025年一季度工业重点产业链贷款增速达11.75%,高于整体贷款增速4.4个百分点。同时,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陕落地成效显著,截至4月末,平台促成融资916笔、44.43亿元,其中7.71亿元流向50条重点产业链企业,实现“数据换信用、信用换融资”。

此外,陕西通过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将小微企业担保费率从2.5%降至0.81%,2024年新增担保额760亿元,服务1.97万户企业;探索“专精特新保”保险补偿机制,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未来,陕西将继续强化政策协同,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实体经济,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