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检长歌护红址——榆林检察深耕红色旧址保护纪实

赤检长歌护红址——榆林检察深耕红色旧址保护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02 12: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黄土地上的沟沟壑壑,镌刻着扭转乾坤的历史风云。七十多年前,党中央转战陕北,在榆林的窑洞山峁间运筹帷幄,以少敌多,决胜千里,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壮阔画卷和传奇史诗。如今,这些如星辰般散落于黄土高原的红色坐标,是峥嵘岁月的见证,更是精神传承的灯塔,保护好这一座座红色坐标,让传奇永续,传承永新,成为历史赋予榆林检察人的神圣使命。

在陕西省检察机关开展的“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以及“检察机关保护党中央转战陕北沿线革命旧址专项监督工作”中,陕西省榆林市检察机关积极作为,依托法治力量保护红色资源,倾力打造“赤检长歌”检察文化品牌,助力党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保护工作,以一片赤诚的“检察蓝”,守护永不褪色的“革命红”。

创建工作品牌,守护传承红色基因

“党中央转战陕北共途经榆林8个县,29个乡镇,35个村,期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一座红色资源的矿藏,也是不可再生的法治保护对象,保护好这些红色财富检察机关不仅责任重大更是义不容辞。”榆林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军说。

面对旧址分布散、保护难度大的挑战,2021年4月,在“寻访革命旧址、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伊始,榆林市检察院党组即深刻认识到,常规举措难以承载厚重的历史责任。为此,融合政治担当与法治责任的“赤检长歌”公益诉讼检察文化品牌应运而生。

“赤检”:根植红色检察历史沃土,传承瑞金到延安的红色检察基因;“长歌”:以法治力量守护革命旧址承载的伟大精神,在新时代赓续红色根脉。品牌核心是以法治刚性铸就革命旧址保护的铜墙铁壁。

品牌创建,既要绘制蓝图,又要脚踏实地。在党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保护中,榆林市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以公益诉讼为核心抓手,通过构建“监督+协作+支持”的工作运行模式,促进形成了“政府主导、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科技支撑”的全方位保护格局,推动革命旧址的系统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

“四年来,35处旧址都留下了检察官奔波身影,我们先后多次召开有文旅、民政、退役军人事务、县区乡镇参加的推进会,协同履职,形成保护合力。同时,建立一址一册的工作台账,一案一策的保护方案,深入每处旧址,对旧址本体状况、安防设施、环境风貌进行全方位、精细化‘体检’,为每处旧址设立起详实的健康监督工作档案并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挖掘利用这篇红色文章。”杨军说。

“检察蓝”深耕“红色责任田”

“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不久前,站在米脂县革命纪念馆外,米脂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指着己经修复完毕的杨家沟革命旧址的保卫科北侧护坡说“一切完好如初,宛若当年”。

2021年5月,在赤检长歌检察文化品牌创建之初,这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存在多重保护危机:保卫科护坡坍塌形成安全隐患、院内建筑垃圾堆积破坏历史风貌、违规摊位侵占文物空间……

经实地勘查、调取档案后,米脂县检察院检察官于同年6月向镇政府、文旅部门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收到检察建议当天有关部门就召开了整改会,迅速联系设计单位编制方案,相关的修复方案在层报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后,127万元专项资金注入,塌陷处被抢救性修复,裂缝采用传统工艺填补。

一案示警,举一反三,米脂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支持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工作的决议》,以杨家沟革命旧址为核心,辐射周边21处红色革命遗存处点,构建起“一地多点”的检察公益诉讼红色革命资源保护体系。

在守护党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工作中,清涧县检察院实地走访了枣林则沟会议旧址,发现辖区内的红色旧址保护存在院外堆放杂草和石块等问题,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做好革命旧址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同时与县史志办、文旅局、文物所等单位就如何深入推进“清涧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召开联席会议,围绕红色旧址保护、修缮、优化旧址环境等问题达成整体保护行动共识,一次完成多项整改;子洲县检察院联合县文化和旅游局深入各村镇,全面调研辖区内党中央转战陕北红色旧址的基本情况及保护现状,并会同县旅游文化局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红色旧址”专项活动,加大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肩扛历史责任,深耕红色责任田。四年来,榆林市检察机关己就党中央转战陕北旧址保护立办公益诉讼案60多起,联动相关职责部门开展红色革命旧址案保护活动20余次,监督解决行政机关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100多件,整攺率达98%以上。不仅如此,还监督相关部门单位建立出台长效制度机制20多项。

赓续薪火让红色旧址成为“活”的精神课堂

青阳岔中共中央驻地旧址,靖边县检察院检察官团队化身历史讲述者,正向该县一批批党员干部讲述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在这里起草并发表了中共中央《四九通知》,鼓舞了陕甘宁边区以及全国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信心的往事。

“守护,不但是保存物质载体,更要激活其内在的精神伟力。”在保护党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工作中,榆林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掘、保护、利用革命文物这座精神富矿,并利用现代数字云技术等,真正让革命文物“亮”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将“静态保护展陈”转为“动态育人”,从单纯的文物保护,延伸扩展至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

他们联合党史研究、教育部门,建立“红色资源公益诉讼教育基地”,组织文史专家开展党中央转战陕北革命旧址保护专题讲座。检察官团队还参与打造沉浸式党史课堂,声光电并用还原惊心动魄的转战岁月。

“我们是保护者,更是传承人。”在守护党中央转战陕北旧址工作中,榆林市检察机关把保护过程亦变成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过程。

“七一”前夕,榆林市多个检察院组织检察官在红色革命旧址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让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薪火庚续。“在红色旧址上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己成为我们各检察院的一个保留动作。”杨军说。

在守护党中央转战陕北旧址中,一座座革命旧址也成为淬炼检察官精神风采的鲜活形象课堂,成了检察官们心中永恒的信仰灯塔,脚下永不迷离的精神路标。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阎敏 薛蓉蓉 王俊俊)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