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15时10分,中建三局承建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左右双幅万吨大桥同时在中欧班列货运北环线上空缓缓旋转,68分钟后精准就位,成功跨线转体。
该转体段位于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侧,为双幅超宽非对称混凝土梁转体桥。其中,转体部分总重量达25500吨,左幅重14500吨、右幅重11000吨,左右幅长度分别为91米、110米,左右幅转角分别为顺时针旋转71.26°、逆时针旋转111.01°,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转体桥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中欧班列货运北环线,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列车运行密度极高,平均3至5分钟一趟,施工必须在火车驶离后的时间段及天窗期内完成,对作业效率和安全保障是极大的考验。
桥体与地铁及铁路线路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非常复杂,距离货运北环线、西安地铁10号线不足2米,还需避免影响规划的西安地铁3号线及货运北环线下预留通道,这对桥梁转动系统及转体位置提出了限制性要求。作为国内首座门式墩墩顶双幅超宽非对称混凝土梁转体桥,超大角度不同向转体,过程中对精度的要求极高,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对铁路运营安全造成影响。同时为确保转体安全精准,项目团队联合国内顶尖桥梁专家开展技术攻关,创新采用可调节自落梁式转体球铰、双幅非对称悬浇梁墩顶同步转体施工等工艺,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
为确保本次转体施工万无一失,中建三局项目团队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整个转体过程进行三维模拟。通过北斗定位、智能监测系统技术、智慧工地等智能平台,项目部对整个转体过程的应力及位移监测,实现了全程可视化、控制智能化施工。
据了解,该项目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系列配套项目,预计今年8月完工投用。建成后,通过高架桥与货运铁路的立体分离,西阎快速路通行效率预计将提升30%,从浐灞国际港到高陵区的车程将由现状的40多分钟缩短至20分钟以内。同步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可实时优化信号灯配时,动态分流过境货运车辆,使区域路网通行能力提升20%。此外,作为浐灞国际港“陆港+空港”双枢纽的核心纽带,项目也将无缝衔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与空港新城,实现铁路、公路、航空的“一单制”联运,物流时效将提升15%。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谭水才 张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