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丨从三线拓荒者到国际供应链中坚:一家药企的55年坚守与突破

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丨从三线拓荒者到国际供应链中坚:一家药企的55年坚守与突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2 14: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5年前,我们在几间旧厂房里,靠着人拉肩扛,用较为落后的国产设备合成出第一批药品,让陕南群众不再为缺医少药犯愁。现在,我们的原料药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这是老一辈想都不敢想的事!”站在崭新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前,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侯建文望着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感慨万千。

1970年,为响应三线建设号召、解决陕南缺医少药问题,汉江药业在西安药厂的技术支持下应运而生。如今,该企业已成为年出口额超5000万美元、拥有30多项专利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刻下了“中国制造”的印记。

从“借船出海”到“并肩同行”,开放基因深植血脉

“1974年,我们的产品就通过天津进出口公司出口欧洲了,比改革开放还早!”侯建文说,彼时,国内医药行业尚在起步阶段,汉江药业已凭借过硬品质敲开国际市场大门。

与比利时杨森公司的合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里程碑。“1983 年,汉江药业与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合作建成C型甲苯咪唑车间,是中国最早与国外药企合作的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1985 年,汉江药业参与西安杨森建设,是其中方发起人股东之 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该企业已成为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对外合作优秀企业。”侯建文介绍,1991年,公司率先通过国际GMP认证,比国内GMP标准推行早了4年,“这意味着我们的生产线随时经得起全球任何国家的飞行检查。”

在新建的甾体激素制剂车间,新产品正在试生产。车间主任拿起一袋白色粉末说,从驱虫类药物到激素制剂,企业的产品已进入欧美国际医药巨头的供应链,为多国患者构筑健康屏障。

从“跟跑模仿”到“自主创新”,研发投入逐年加码

“以前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现在必须‘自主创新’!”公司药物研究院院长陈峙拿起一支装着白色粉末的试管介绍,“这是我们的独家驱虫原料药,纯度比国际标准还高。”

在公司的“一院两站两中心”研发平台,60多名科研人员正围绕甾体激素、抗真菌药等四大管线攻关。截至目前,企业已拿下30多项专利、9个新药证书,4个国内独家品种,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占比超70%。

“去年科研经费花1600多万,今年要超2500万,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陈峙院长透露,企业与张生勇院士团队合作的省级院士工作站,已成功将绿色酶催化技术应用到生产中,“以前合成一种原料药要6步反应,现在3步就能完成,污染少了,效率还提高了30%。”

从“易地新建”到“绿色工厂”,环保投入不打折扣

“你闻闻,厂区里基本没异味。”安全和环保总监袁春虎带着记者参观废气处理区,3级洗涤塔正在安静运转,RTO废气焚烧炉3个舱室连续进行置换、焚烧处理工作。“我们新区光环保投入就花了近1亿元,建成了废气、废水回收处理整套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及处理设备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工艺和最好的设备。废气经收集—洗涤—汇入总管—RTO焚烧流程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真正实现了‘绿色生产’。”

2023年,汉江药业完成“退城入园”,238亩的新厂区里,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车间里装了200多个可燃气体探头,浓度一超标,调度中心就会自动报警。”袁春虎指着监控屏幕说,“这里的生产线智能化程度高,自动加料、安全监控、智能仪表、能源数据采集等系统全面应用,能实现柔性多功能生产,4个化学原料车间年产能力超1000吨。”“以前靠人工加料,现在按下按钮,原料就通过管道自动输送,既安全又精准。”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链协同”,改革助力跨越发展

“1996年、1998年两次改制,让我们变成股份制企业;2005年被重庆华邦控股后,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侯建文坦言,体制机制的变化激活了企业活力。如今,出口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90%以上,80%销往欧盟,是汉中市最大的出口创汇企业,与全球多家著名制药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是全球医药制造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被强生公司和雅培公司评为“全球卓越供应商 ”和“最佳战略合作者 ”。

55载风雨兼程,从解决“有没有”到追求“好不好”,汉江药业的变迁是中国医药工业发展的缩影。“下一步,我们要在用药领域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坚持国际化发展,朝着成为‘国际医药市场优秀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愿景继续奔跑。”侯建文的话语里,满是笃定与期待。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