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入民心 阎良公安暑期全方位织密反诈防护网

走基层、入民心 阎良公安暑期全方位织密反诈防护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8 20: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暑期气温攀升,学生、家长等群体的手机网络社交活动愈发频繁,电信网络诈骗风险也随之显著上升。为从源头遏制诈骗案件,守护群众“钱袋子”,西安公安阎良分局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连心警务”理念,组织各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深入企业、社区、村组、工地等场所,开展全方位反诈宣传,将防骗知识精准送到群众身边。

关山派出所针对辖区留守老人较多的特点,持续深化“马扎警务”模式。副所长陈鹏带领民警辅警主动走出派出所,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敲门服务”,把“移动宣传点”设在群众家门口。

民警们带着小马扎,围坐在村民中间,用接地气的方言拉家常,结合近期辖区内发生的真实案例,细致剖析“购买演唱会门票、刷单返利、冒充平台客服、虚假网络投资”等高发诈骗类型,着重强调“不听、不信、不转账”的核心防骗原则,反复提醒大家警惕陌生来电、索要验证码、点击不明链接等危险信号。

到了夏夜纳凉时分,村小组的院子里格外热闹,民警辅警们坐进人群,结合近期高发案例开展“沉浸式”讲解,让反诈知识像晚风一样悄悄融入群众心里。

北屯派出所则通过“警企共治”机制,以“三个全覆盖”和“一个精准”为工作准则,确保辖区企业工人一个不落地接受反诈教育。所长赵明建带领社区民辅警深入工地,开展全方位安全宣传,为工地安全生产和稳定筑牢基础。在反诈宣传点前,民警热情地向企业员工发放宣传材料,细致讲解常见电诈类型,还特意组织了反诈互动答题,全力提升大家的防骗意识。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蓝天路派出所、振兴派出所专门走进企业驻地和项目工地开讲座。“陌生人让转账,千万不能信,得多留个心眼!”民警一边发宣传彩页,一边耐心叮嘱,“转账看着简单,可能就是陷阱,拿不准就问家人,或者直接报警,别让辛苦钱打水漂。”他们结合近期高发案例,用通俗语言讲解虚假招工、网络刷单、冒充电商客服退款等诈骗手段,传授“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反诈口诀,提醒大家时刻警惕,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武屯派出所借着“五百一争”活动的开展,发动民辅警、治安协理员深入村组,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用身边人遭遇电信诈骗的真实事例当教材,帮群众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考虑到当前电诈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强,民警通过发手册、现场答疑等方式,结合具体案例拆解骗子的作案手法和话术,让群众能看清、辨明诈骗陷阱。

由于老年人是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民警在宣传中对他们格外上心,围绕中奖诈骗、保健品诈骗等老年人易遇骗局,反复强调“不泄露身份信息、不轻易转账”,还手把手教他们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为老年人筑牢“防护墙”。“以前就知道点皮毛,今天听民警一说才明白,骗子又是冒充领导,又是送免费东西,全是身边的坑!”村民张大爷感慨道,“这样的宣传太及时了,必须给民警点赞!”这场活动不仅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反诈意识和能力,更在全社会营造起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田鹏飞 杨佳玉)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