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洛川县人民法院石头法庭巧借诉讼保全措施,联动多元解纷力量,成功调解一起场地租赁合同纠纷,以“以保促调”模式为矛盾化解按下“加速键”,彰显司法为民实效。
据悉,4月15日,某实业有限公司与李某签订《场地租赁合同》,租赁其闲置土地作为料场,租期2年,租金合计3.6万元。该公司全额支付租金后,另向中间人转账1万元作为恢复耕地保证金,随后进场整修。不料,因客观原因,导致场地无法正常使用。4月20日,该公司向李某发送退地退款函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租金,遭拒后诉至法庭。
案件受理后,法庭第一时间组织初步调解,但双方争议激烈,被告李某态度强硬,拒不返还租金。承办法官深入研判案情,认为诉讼保全可成为推动协商的突破口,遂引导原告申请保全,并迅速依法冻结被告银行账户。
为从根源化解矛盾,承办法官联动当地村干部与特约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村干部凭借对乡情的熟悉和村民威望,协助做好被告及周边村民的沟通疏导;特约调解员则从法律与情理双重视角,为双方剖析利弊、探寻合理解决方案。
经多方合力,被告李某最终认识到自身过错,同意返还部分费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李某返还原告租赁费及保证金共计4.3万元,款项从冻结账户扣划,原告同时出资平整土地。
此次案件的成功调解,是洛川法院运用“诉讼保全+多元解纷”模式的生动实践,既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又促进了邻里和谐,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下一步,洛川县法院将持续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创新纠纷解决路径,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筑牢司法保障。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刘文芳 杨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