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 雁塔法院多元调解化解劳务费纠纷

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 雁塔法院多元调解化解劳务费纠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3 14: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在西安市雁塔区综治中心内,农民工老黄收到包工头查某支付的3000元劳务费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黄是某建筑工地的墙体抹灰工,跟着查某做墙体粉刷,约定完工后结算工钱。工程结束后,查某以“工期延误、质量有问题”为由,迟迟不支付5000多元劳务费。“我天天去要,他总说再等等,实在没办法才来找法院。”老黄在雁塔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立案窗口说道。

诉讼服务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结合纠纷性质、标的额大小和当事人意愿,根据多部门联合建立的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将纠纷分流至综治中心的多元调解中心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当事人诉讼。”这种精准分流机制,确保简单纠纷快速调解、复杂案件精准对接,让群众少跑腿、快解纷。

多元调解中心调解员接到纠纷后,立即组织双方次日“面对面”协商。调解现场,查某情绪激动:“我不是故意拖欠,他工期延误、墙面还空鼓,为此我还被工地罚款了,我也有损失。”调解员和法院工作人员抓住矛盾焦点,一边向查某释法明理,讲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刚性要求,一边客观分析实际情况,引导老黄正视工程质量问题。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查某当场支付3000元劳务费,双方握手言和。

从针锋相对到相互理解,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既展现了精准分流的效率,又彰显了多元调解的温度,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自雁塔法院入驻区综治中心以来,一方面深化“一站一中心”内部团队协同配合,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与综治中心各入驻部门协作联动,通过科学指引、联合调解、信息共享、业务协作等方式,有效降低群众维权成本,提升纠纷化解效率。下一步,雁塔法院将继续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持续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王景涵 杨佳玉)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