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2025欧亚经济论坛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委员、论坛副秘书长、西安市政府副市长牛恺,陕西省委外办副主任高进孝,西安市博览事务中心党组书记刘军,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陈静出席发布会介绍筹备情况。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政府新闻办主任李敏主持新闻发布会。
本届论坛定于9月23日至25日在西安举办,主题为“聚合欧亚新动能,共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恰逢欧亚经济论坛创办二十周年,在多重背景下举办2025欧亚经济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1+5+3+1”模式搭平台 高规格嘉宾阵容汇聚
牛恺介绍,本届论坛将紧紧围绕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重要成果,总体框架设置为“1+5+3+1”的论坛举办模式,将举行开幕式暨全体大会;设置产能合作、规则共建、人文交融、科技创新、协同治理五大论坛板块13场分会;举办经贸交流、文化交流、《共建“一带一路”之欧亚经济观察》报告发布三项活动,成立智库联盟1项机制。
嘉宾邀请方面,论坛将汇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中亚、南亚、西亚相关国家政要、部长级官员、地方省州长,重要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国内外友好城市代表、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及著名专家学者等,其中现场参加开幕式暨全体大会的嘉宾约500人。
高进孝表示:“论坛创办20年来,始终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全省开放发展。本届将举办欧亚青年对话会、亚信地区旅游会议等系列活动,其中中国陆港与物流枢纽发展会议、丝路绿色能源国际合作会议等议程吸引多国主管官员深度参与,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凸显“三个新”特点 多维度赋能可持续发展
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承载新使命,致力于落实国家总体外交布局,助力打造欧亚地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二是聚焦新合作,围绕落实共建“一带一路”三个“联通”部署和《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通过13场分会搭建高能级开放交流平台;三是谋划新成果,推动国际友城数字经济联盟启动、中吉地学合作中心揭牌,发布《共建“一带一路”之欧亚经济观察》白皮书。
刘军表示,本着“主题聚焦、精简节约、形式创新、确保实效”原则,论坛深入落实国家总体外交部署,持续扩大峰会效应,全方位扩大陕西及西安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将通过10余场经贸活动和15项文化演出,促成多方合作意向。
筹备有序推进 实体平台成果亮眼
目前筹备工作顺利开展,西安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筹备专班,设7个工作组压实全流程责任。在文化与经贸活动方面,15场精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已于7月26日正式启幕,话剧《长安十二时辰》、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等精品剧目已在上海、香港等地成功演出,各项文化活动将持续至2026年6月。6场经贸交流活动围绕对外贸易、中欧班列等主题精心策划,将有力提升西安国际城市形象。在会务保障方面,已完成场地酒店预订、150名多语种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在进一步完善嘉宾动线与会场设计。
陈静介绍:“欧亚经济综合园区聚焦政策对接、产业聚合、人文交流;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超过3万列,核心指标连续七年全国第一。下一步将优化‘论坛+通道+园区’协同机制,推动‘物流+产业’双向衔接,拓展中欧班列线路覆盖和服务品类。”
本届论坛将继续深化欧亚区域多边合作与战略对接,聚焦绿色能源、中欧班列、国际商事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构建更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网络。通过机制化平台建设和务实项目落地,论坛将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携手欧亚各国共同开创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未来。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盛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