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法院:“两状”破局!128户业主房屋纠纷高效调解

西咸新区法院:“两状”破局!128户业主房屋纠纷高效调解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5 14: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陕西西咸新区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128名原告起诉某置业有限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集团诉讼案件。

没有唇枪舌剑的激烈庭审,取而代之的是,双方在法官指导下,填写了2份特别的“表格”——人民法院推行的起诉状、答辩状(以下简称“两状”)。正是这“两状”文本改革,让这起看似棘手的群体性纠纷实现了高效、平和的化解。

风波起 百户业主的“安居梦”搁浅

张某等128户业主于2012至2021年期间,先后与被告某置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收房后却发现房屋实测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

2023年,被告向购房业主办理房产证时,承诺退还面积差额。但经原告多次催要,退款始终无法兑现。为维护自身权益,业主们集体委托律师向西咸新区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帮助。

速破局 在“两状”搭建的平台上高效对话

近期,张某等业主共同委托诉讼代理人白某,来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告知其有一批批量案件需要立案,因涉及的原告数量较多,询问能否提供简易的诉状模板方便其准备起诉材料。

诉讼服务人员引导代理人下载电子版起诉状示范文本。数日后,代理律师携带批量制作的128份要素式起诉状来到法院要求立案。

案件受理后,审判团队考虑到此案涉及业主人数较多,若进入传统诉讼程序,不仅耗时较长,还可能加剧双方矛盾,便启用“两状”示范文本,为案件调解按下“加速键”。

起诉状示范文本清晰明确了原告诉求答辩状示范文本为争议焦点梳理方向,有效解决了集团诉讼案件中“诉求杂、表述乱、争议焦点难聚集”的问题。

原告方借助“两状”文本快速统一了退款金额、期限等核心诉求,避免了因诉求表述不一致导致的沟通低效;被告方也能通过文本精准把握业主核心关切,减少了双方在调解中的无效争议。

圆满化解 一份“好表格”也是一剂“好药方”

“两状”示范文本采用表格式、要素式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原告准确、全面地表达诉求,同时有助于法官和调解员利用“要素式调解”快速归纳双方争议焦点,为调解提供了精准方向。

“现在双方的‘牌’都亮在桌上了,我们谈谈怎么解决问题吧。”法官基于“两状”梳理出了关于本案的清晰框架和争议要点,并展开调解。

法官通过梳理要素式答辩状,发现该置业公司于2023年5月起,陆续为各位业主办理房产证时就答应过给业主退还面积差价,并出具了房屋面积的《变更声明》。但是由于资金链短缺,虽然每户业主应退款项并不多,但总额庞大暂时还无力偿还,因此付款相关事宜便陷入了停滞。

了解到该情况后,法官和调解员通过情理法交融,分别与业主代表、开发商进行了多轮的单独沟通。

与业主代表耐心倾听其诉求与不满,安排他们的情绪,引导其理性看待诉讼风险与成本。同时向置业公司释明其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与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分析判决可能带来的商业信誉损失及连锁反应。

在整个调解过程中,法官始终贯穿法律释明工作,向双方详细解读相关法律规定,分析类似案例的判决结果,使双方对诉讼结果形成合理预判,再次加快了调解进程。

时机成熟时,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控制调解节奏。通过搭建有效的对话平台,帮助置业公司直面业主的合理关切,也让业主理解到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逐步消弭对立情绪,从而更倾向于选择可控的调解方案。

经过多方努力,结合置业公司的实际清偿能力,张某等128户业主与该置业公司达成和解协议,批量纠纷得以化解。

承办法官柴亚桃感慨道: “在‘两状’框架下,诉讼更像是一次解决问题的‘结构化协商’。它引导当事人‘打好官司’而不是‘打垮对方’ ,把原来情绪化的对抗转化为理性的交锋。这起案件的成功,正是‘两状’文本改革效能的一次生动体现,也是回应民生关切的实际举动。”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