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以“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开幕。这场为期五天的盛会,通过展览、论坛、成果发布等形式,展现农业科创成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动能。
展览以线下线上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方式,呈现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成果,室内展、田间展、云上展、海外展四大板块亮点纷呈。14万平方米室内展含6个展馆、2个体验区及种子市场,D馆内浙江托普云农 AR 系统成焦——其可穿戴智能眼镜融合AI+AR+物联网技术,能语音控制无人机、机器狗,拍照识别134种害虫及病害,目前已在陕西广泛应用于数智植保、农田小气象监测等场景。
田间展让科技落地。杨凌示范区设23个展示推广点,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的36座大棚亮眼:智能传感器维持26℃火龙果生长适温,LED补光灯补短日照,滴灌精准送水肥。依托展会,基地签下广东订单及阿富汗500株苗木意向单,“南果北种”推广6万多亩,带动产值破10亿元。
展会开放属性持续凸显,共吸引近50个国家的1800多家企业参会。首次参展的中农秸美(深圳中农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核心技术“创新高活性酶解聚秸秆木质纤维素三组分分离”技术亮相,本届农高会期间,将与加拿大企业及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全球首个秸秆循环利用示范产业园落户杨凌;荷兰威斯康集团作为农高会“老朋友”,盼深化农业自动化合作。今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等国际组织均确认参会,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奥列格・科佩洛夫评价:“杨凌已是全球领先的农业技术交流平台。”
此外,展会策划25项重点活动,覆盖会议论坛、成果发布、投资贸易、赛事评奖,如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圆桌会议、全国百千项科技成果发布、农业机器人应用赛,全链条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创办于1994年的杨凌农高会,累计吸引34个省(区、市)及70多国3万余家涉农主体参展,促成超1万亿元交易。如今,第三十二届农高会以更专业、开放姿态,打造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书写农业发展新篇章。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 | 韩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