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苹果脆甜多汁,带着黄土高原的阳光味道!”10月26日,在西安举办的2025年陕西榆林绥德山地苹果品牌推介会上,试吃区的市民们赞不绝口。这场由绥德县委、县政府主办的盛会,不仅让西安市民尝到了来自黄土高原的“甜”,更以16个签约项目、总投资2.6786亿元的亮眼成绩,为绥德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推介会现场,绥德县委书记杨文慧的致辞勾勒出产业发展的生动图景:“立足黄土高原的独特禀赋,我们紧抓全省苹果‘北扩西进’战略机遇,把山地苹果变成了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树’。”如今,绥德山地苹果种植面积超23万亩,覆盖全县87%以上的行政村,带动产区及周边群众收入翻了两番。从昔日的黄土坡到今日的“苹果园”,小小的苹果,成了连接绥德与外界的甜蜜纽带。
会上,绥德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诚主持会议,省果业中心贸易促进处处长张泾渭为产业发展鼓劲,副县长贺鹏飞详细介绍了产业发展脉络,专家学者代表赵政阳则从专业角度,向现场嘉宾和客商推介绥德山地苹果的品质优势。当16个合作项目完成签约时,现场掌声雷动——其中既有1个总投资1亿元的合作合同项目,也包含15个总投资1.6786亿元的采购协议,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为绥德苹果产业注入新动能。
绥德能种出高品质苹果,离不开黄土高原的“馈赠”。作为黄土高原腹地的“黄土画廊”,这里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足、土层深厚肥沃,为苹果积累糖分和风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规模种植起步,到八十年代逐步发展,再到脱贫攻坚时期迎来兴盛,绥德苹果产业一路进阶:如今16.2万亩挂果果园缀满枝头,80个标准化果园织就产业网络,20余个新老品种竞相争艳,年产量达24万吨,年产值突破9.6亿元。万吨冷库锁住鲜果风味,智能选果线筛选优果,NFC原浆加工、百吨冻干生产线延伸产业链,绥德已成为榆林山地苹果核心产区、陕西苹果产业的“后起之秀”。
科技,是绥德苹果品质的“硬核”支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绥德山地苹果实验站的技术引领下,当地解锁了一系列“科技种果”密码:选育新优品种、研究砧穗组合配对、推广脱毒苗矮化栽培、实施水肥集成技术,让新建果园长势更旺,老旧低效果园重焕生机。农企协作、校地携手的产学研模式,更让果业专家的“金点子”变成果农手中的“金钥匙”,在匠心与科技的碰撞中,绥德苹果的品质稳步提升。
凭借过硬的品质,绥德山地苹果收获了满满的“含金量”:不仅注册了专属商标,拿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绥德县还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成为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和重点县。其中,“墕头红”荣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赵家坬”“三十里铺”等品牌更是在全国大赛中屡获大奖。如今,这些带着黄土清香的苹果,不仅畅销周边省市,更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缅甸、泰国、越南、蒙古等国家,让世界尝到了来自绥德的“中国味道”。
“未来,我们计划总投资5.46亿元,打造栽培、生产、销售、加工、贮存、展览一体化的山地苹果展销馆,建成10万亩优质高效标准示范园,培育10家三产融合龙头企业和40家高质量经营主体。”贺鹏飞介绍,绥德还将启动山地苹果品牌提升推广行动,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
从黄土高原的黄金优生带,到全国苹果产业的新高地,绥德山地苹果正以自然之气、科学之技、品牌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甜蜜篇章。这场在西安举办的推介会,不仅是一次产业交流、文化交融、情感交汇的盛会,更让“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美好画卷,在更多人心中徐徐展开。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