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 文化彰显底蕴 榆林展团亮相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

科技赋能农业 文化彰显底蕴 榆林展团亮相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

来源:榆林日报 2025-10-27 09: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秋实满田畴,盛会启新程。10月25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杨凌农高会)在杨凌示范区拉开帷幕。榆林展团紧扣大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主题精心布展,以智慧农业勾勒发展蓝图,以品牌农业彰显产业实力,以文化特色传递农耕底蕴,全方位展现着榆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与丰硕成果。

步入位于陕西特色现代农业馆(C馆)CT12展位的榆林展区,“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横幅格外醒目,224平方米的特装空间洋溢着科技创新赋予的发展活力。展区中心,一座动静结合的智慧农业沙盘格外吸睛:无人机在农田上空盘旋,演示着精准高效的农药喷洒;智能温室里新苗茁壮生长,光伏板与风机在田间“捕捉”清洁能源;梯田上的苹果林、红枣林沿着蓝色灌溉管线层层铺展,“南部山区宜机化”标牌讲述着山地农业的革新实践……立体化的场景直观还原了榆林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探索,让“科技赋能现代特色农业”的路径一目了然。

“本届杨凌农高会上,榆林展区紧紧围绕‘绿色引领 创新驱动’核心理念,不仅展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区域品牌建设等产业硬实力,更通过融入非遗元素彰显了农耕文化软实力。”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燕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布展,全方位呈现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榆林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的喜人成果,展现榆林农业加速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生动态势,同时促进本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搭建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实现“农业新未来”贡献榆林力量。

行走于杨凌农高会榆林展区,四大板块主题统一却又各具特色——多功能展示板块整合主题形象区、网络直播区、商务洽谈区、产品品鉴区,实现展示、互动、洽谈多维功能。农业科研合作板块重点呈现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成果,见证榆林农业科技的突破与进步。榆林农耕文化板块通过展板串联智慧农业场景变迁,陕北说书、横山腰鼓等非遗项目展示,更勾起人们对传统农业的深刻记忆与文化认同。产品品鉴区尤为热闹,参展企业工作人员各展其能,向各路客商和观展群众详细介绍自家产品的特色与亮点,各个展位前被争相品鉴榆林优质特色农产品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

“今年我们带来的有机杂粮,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力研发的新产品。希望借助杨凌农高会的平台,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被更多人所熟知,并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连续多年参加杨凌农高会的佳县五妹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殷桂平说。

另据了解,本届杨凌农高会期间,榆林展团还将举办招商引资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讨会,推动优质项目落地与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市直相关部门、重点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大会组委会举办的农业科技成果对接会、乡村振兴高峰论坛等专场活动,拓宽合作渠道,共赢发展未来。此外,榆林各县市区分团也将同步开展“头雁”专题展、特色产品展销、参观考察等活动,以“市级统筹、县区联动”的参展格局全方位提升榆林农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记者 陈静仁 李杰 刘浩波 王重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