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司法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中孕育的法治瑰宝,承载着司法为民的初心。作为革命老区,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人民检察院深挖红色司法文化当代价值,推动其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治理创新路径。
澄城县的红色司法基因根植于壶梯山战役"人民是靠山"的历史信念,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立的司法为民原则、"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群众路线内核一脉相承。如今,当地干警定期在壶梯山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红色司法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这种传承并非简单复刻,而是实现了价值理念与治理实践的深度契合——从"司法为民"到"治理为民"的目标延续,从"调解优先"到"源头化解"的方法升级,从"群众路线"到"共建共治"的路径拓展,构成了红色司法融入现代治理的内在逻辑。
在矛盾纠纷化解一线,澄城检察院的创新实践成效显著。通过建立"控调对接""诉调对接"双重机制,成功化解多起控申案件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打造"线上进社区、线下进综治中心"的"双进"模式,不仅高效调解了社区物业纠纷,更啃下了多件信访积案的"硬骨头"。组建红色网络调解员队伍应对新型网络纠纷,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司法救助听证会,形成了"司法+民意"的良性互动格局。
法治宣传教育则让红色司法文化真正走进群众。该院以壶梯山战役遗址为依托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将红色故事与法治案例相结合,让普法更具感染力。同时借助"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普法短视频、图解等通俗内容,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基层蔚然成风。
干警队伍素养的提升成为治理效能跃升的关键支撑。"检民联系卡""民情笔记本"制度搭建起干警与群众的连心桥。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处理中,干警迅速取证厘清脉络,以耐心沟通平息家属情绪,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红色司法作风,赢得群众高度认可。而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的应用,更彰显了红色传统与科技赋能的创新融合。
澄城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探索红色司法文化与现代治理体系的融合路径,让红色基因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提升治理效能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检察力量。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靳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