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为新时代普法工作提供了明确遵循。陕西兴平市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以“检察蓝”守护“法治红”,将普法宣传深度融入法律监督全过程,依托“检察护企法律服务站”等多元平台,创新传播形式、延伸服务触角,通过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的全方位实践,让法律条文走出文本、鲜活可感,绘就出覆盖广泛、精准高效的普法新图景。
送法进校园:“向阳花”品牌让法治课堂活起来
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兴平市检察院精心打造“向阳花”普法品牌矩阵,让法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在咸阳市高新梦桃学校等 20 所中小学设立 “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沉浸式审理 “校园欺凌防治”“网络信息保护” 等贴近校园生活的模拟案件,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法律程序和法治精神的理解。
同时,推出“法治微课堂”系列短视频,检察官通过动画、情景剧等生动形式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在“兴平检察”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 32 期,播放量超 3 万次,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学法律;同步开展 “家长教育指导课”,搭建 “学校 + 家庭 + 检察” 三方联动平台,构建起全方位、闭环式的未成年人法治保护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送法进企业:“法治服务站”为发展护航强起来
聚焦民营经济发展法治需求,兴平市检察院扎实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在陕西永兴环能科技等企业设立“法治服务站”,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实现法律服务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针对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劳动用工合规等行业痛点,创新构建“法治宣讲 + 订单服务 + 难事找检”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检察官通过典型案例解读、企业法律风险排查、一对一咨询答疑等方式,深入剖析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法律问题,把法律风险防范关口前移,从源头规避经营风险。精准化、定制化的检察服务,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力,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送法进乡村:“移动普法站”让法治服务沉下去
深入推进 “法治进乡村” 工程,兴平市检察院将法律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集市广场,切实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在庄头镇、马嵬街道等 8 个乡镇(街道)的集市、文化广场设立 “移动普法驿站”,常态化开展 “法治赶大集” 活动 30 余场。
检察官用接地气的兴平方言,向村民讲解养老诈骗 “十大常见骗局”、土地流转法律要点、婚姻家庭纠纷处理等热点问题,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 5 万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2000 余人次。此外,通过乡村联络员机制,积极对接化解邻里纠纷、赡养矛盾等乡村突出问题 68 起,协助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 12 件,为 18 名农民工成功追回工资 28 万元,让法治成为化解矛盾、护航乡村振兴的 “金钥匙”,让群众在法治服务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下一步,兴平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为遵循,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让法治宣传教育更具温度、更接地气,切实以检察力量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为兴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韩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