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勇,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处处长李江,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处长乔洪英,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处处长蒋波出席,围绕“聚力聚焦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介绍相关情况。
链长制高位推动 产业链群稳增长
陕西省以“链长制”为核心抓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由29位省级领导担任链长,形成“链长统筹、链主带动、专班服务、省市协同”的工作格局。张勇介绍,全省聚焦34条重点产业链,推动现代能源稳盘托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领域新赛道活力涌现。
数据显示,今年1—9月,34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超1.7万亿元,7条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9条增速超两位数。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7.8%,制造业投资增长19.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6%,重点产业链贡献了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8.56%,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坚实支撑。西安市航空、宝汉天工业母机、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已陆续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科技创新赋能 培育新质生产力
陕西立足科教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李江介绍,全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产业链共29条,包括15条战略性新兴产业、9条新领域新赛道(含未来产业)、5条深度转型传统产业。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已建成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2家,覆盖13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7家、省级540家,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建设“五有”研发机构。2024年全省企业研发经费达529.63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405.99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1.3%。
通过实施校企协同攻关“百团计划”,摸底企业技术需求777项,组建协同攻关团队349个;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揭榜挂帅”,累计支持284个技术项目落地,涌现出隆基绿能HIBC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第一、立芯光电芯片填补国内空白等一批创新成果。
重点产业链突破 要素保障强支撑
陕西聚焦重点产业链,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输变电装备、光子等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乔洪英介绍,陕西已成为全国最具规模、成套能力最强的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2024年该产业链实现“千亿跨越”,2025年1—9月产值达1031.54亿元,同比增长9.54%,多项新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在光子产业领域,陕西实施“追光计划—跃迁行动”,2025年1—9月规上企业产值达136.55亿元,增长17.39%。蒋波表示,通过建立链长主抓机制、构建创新体系、培育产业生态,已吸引31户光子企业落户,设立29.5亿元基金群,下一步将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素保障方面,陕西实施“一链一行”主办行制度,累计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7016户,贷款余额超6076亿元;举办产业链对接会25场,促进签约项目546个,总金额超2152亿元。同时,通过“陕企通”平台、政企恳谈会等,畅通供需对接,解决产业链堵点问题。
下一步,陕西将持续深化“链长制”,推动重点产业链“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巩固优势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为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韩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