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暖银龄”立冬行动:窑洞生日会,甜了老人心

“合力暖银龄”立冬行动:窑洞生日会,甜了老人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7: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7日,立冬。陕北佳县的山峁上,寒风卷着黄土掠过沟壑,佳县佳州街道木厂湾村张怀昌家的窑洞里,却比屋外的暖阳还要热闹——彩色气球挂在土墙上,“生日快乐”的红横幅衬着青砖炕沿,78岁的刘维升坐在轮椅上,手里捧着一小块奶油蛋糕,皱纹堆起的眼角泛着红光:“活了七十多年,好久没尝过这么甜的滋味,心里都暖烘烘的!”

这位终身未娶、独居半生的老人,平日里守着空荡荡的窑洞,连一碗像样的长寿面都难得为自己煮。可这天,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羊肉炖土豆、油光锃亮的红烧猪肉、清炒白菜豆腐等佳肴,还有三碗长寿面。最惹眼的,是正中央那个印着“福寿安康”的鲜奶蛋糕,三支蜡烛在老人们的注视下静静燃烧。​

“今天是三位留守老人的好日子!”佳县慈爱中心的志愿者们一边给寿星们戴生日帽,一边笑着吆喝。这场生日会,是志愿者们为该村农历九月出生的刘维升、张怀昌、李桂英等三位留守老人精心筹备的惊喜。

“刘叔腿不好,我们用轮椅推他过来,路上还跟他唠了家常,他说好久没这么开心过了。”志愿者郑怀利说。​

为了这场“窑洞生日宴”,志愿者们提前三天就忙活起来。有的去超市挑最新鲜的羊肉和蔬菜,有的去蛋糕店定制专属蛋糕,有的去购买气球、制作横幅。活动当天一早,大家不约而同赶到张怀昌家,有的搭背景墙,有的烧火做饭,有的专门上门接行动不便的刘维升。

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在窑洞里响起,三位老人不约而同挺直腰板,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刘维升的嘴唇轻轻翕动,没人听清他许下的愿望,但那双常年枯瘦的手,却紧紧攥着衣角,微微颤抖。“吹蜡烛喽!”在欢呼声中,烛火被缓缓吹灭,蛋糕的甜香混着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窑洞的每个角落。

“这炖肉比我娃过年回来做的还香!”张怀昌老人夹起一块羊肉,塞进嘴里慢慢咀嚼,眼里满是笑意。大家不停地给身边的刘维升夹菜:“你多吃点,平时一个人在家肯定舍不得做这么好的饭。”几位受邀而来的留守老人围坐桌边,你一言我一语地唠着收成、说着儿女,窑洞内外满是欢声笑语。​

“活了一辈子,从没这么多人陪我过生日。”刘维升捧着蛋糕,用粗糙的手指蘸了点奶油,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泪水也忍不住滚了下来。他说,自己无儿无女,平日里除了种地就是守着窑洞,志愿者们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暖”。 ​

这场温馨的生日会,是陕西“合力暖银龄”公益项目的一个生动注脚。该项目由陕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陕西众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发起,聚焦农村70岁以上留守、空巢、独居等“事实无人陪伴”老人,创新推出“中心户+志愿者”服务模式,以村内“中心户”为据点,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探访陪伴、健康监测、生活照料等服务,让养老服务走进山沟、贴近窑洞。​

“立冬虽寒,人心可暖。”项目负责人屈红艳介绍,截至目前,“合力暖银龄”已在全省多个乡村落地生根,累计服务老人千余人次。“我们没法代替子女陪伴,但希望能用一顿热饭、一场活动、一次聊天,让老人们不再孤单,让乡村的冬天多一份暖意。”​

窑洞里的笑声渐渐平息,但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却久久未散。刘维升老人小心翼翼地把剩下的蛋糕装进饭盒,说要“带回家慢慢吃”。寒风依旧在山峁间呼啸,但那一块甜甜的蛋糕、一场热闹的生日会,却像一束光,照亮了留守老人的晚年时光,也让这个立冬,变得格外温暖。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记者:秦峰 通讯员:康志峰 屈红艳)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