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70周年 杨凌实现由“乡”到“城”的“蝶变”

改革开放70周年 杨凌实现由“乡”到“城”的“蝶变”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9-18 09: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发布会现场

9月17日,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奋力推进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出席。

李婧介绍:20多年来,杨凌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历程,也是不断践行国家使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历程。

杨凌是著名的“农科城”,区内驻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拥有7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近7000名农业科教人才,形成了农林水领域五大学科群。

近年来,西农979作为国家主推品种,已累计推广1.4亿亩,可以说,“杨凌良种”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区域的粮食主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11项,审定动植物新品种677个,近5年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5000余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杨凌农科”品牌价值达818.58亿元,位居全国区域农业品牌榜首。

杨凌面向全国18个省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18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000余项,年示范推广面积9000多万亩。

同时,杨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职业农民培训体系,面向旱区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累计超过48万人次。为1.4万名职业农民颁发了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培育了一批扎根当地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

改革开放初期,杨凌是仅有8.4万城乡人口的小镇,经济基础非常薄弱。2018年,杨凌实现生产总值150.46亿元,是示范区成立时(1997年)的3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93亿元,是示范区成立时的115倍;财政总收入23.25亿元,是示范区成立时的16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是示范区成立时的9倍。

2018年杨凌城市绿化覆盖率3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全省最低,“农科水韵生态杨凌”的现代田园城市景象初步形成。

李婧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国家标准、国际水平、全球视野,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基地建设,努力打造能够代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最高水平的一流基地,还将在今年农高会期间,举办上合组织农业峰会系列活动,包括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上合国家农业专题展等8项活动,以此推动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技术合作,打造杨凌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的目标。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