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学生党员的抗疫故事 为白衣天使点一份外卖

西工大学生党员的抗疫故事 为白衣天使点一份外卖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3-01 16: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0年1月24日,一则《武汉医生的年夜饭:方便面蛋黄派饼干,被赞已经很丰盛》的新闻在网上流传。看到新闻的我内心五味杂陈,白衣天使们不惧艰险,日以继夜地奋战在抗疫一线,却只能吃着如此简陋的年夜饭。于是,我决定通过外卖软件,向金银潭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因为定位问题,配送方式只能选择到店自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电话联系了店家,希望店主能够帮忙联系骑手配送。让我意外的是,在得知详情后,店主非常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并表示坚决不要补交的配送费,店家的举动也深深触动了我。

八方驰援抗疫情,众志成城克时艰!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看到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身边的每个人都在为抗击疫情努力着、奉献着。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终将逝去,春天就要到来!

我是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学生第十支部一名普通的党员,陈哲。

接力运送9箱抗疫物资回国

1月31日晚,结束了印尼之旅的我,在雅加达机场临时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护送一批抗疫物资回国。2月1日清晨七点半,这批捐赠物资跟着国航CA978顺利抵达北京,并完成清关,由北京红会为物资办理免税并接收。这是一场跨越万里的爱心接力,据我了解,这批物资是印尼一位已年过七旬的华商张锦雄先生在雅加达找货源,现金采购,大使馆帮忙出函,国航帮忙申请减免费用,由我担负起送“鸡毛信”的重担。其实,能帮忙运回这批物资我非常荣幸,也非常感动。国家有难之时,世界各地的中华同胞都牵挂着祖国,并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我们素未谋面,但我们都一起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我是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空航天工程本科生支部一名普通的党员,王怡宁。

筹措捐献2000个口罩

我在网上了解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医疗防护物资短缺,怀着关切的心情拨通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电话,通过和马院刘世勇书记的通话,我知道武汉最紧缺的就是口罩,所以决定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捐献口罩。

这2000个口罩筹措起来也经历了一些波折,我给亲戚朋友们一个个的打电话,到处询问口罩渠道,捐给武汉的口罩必须是最好的,所以需要非常注重检查口罩的质量,经过三四天的努力,2000个口罩终于凑齐了。我是在学院微信朋友圈才知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给学校发感谢信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我做的是最普通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这是我应该做的,疫情面前我们就是一家人,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

我是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普通的党员,张旭。

支部募捐奉献一份爱心

面对严峻疫情,我们因条件所限虽身不能至抗疫一线,但也要尽自己绵薄之力,力所能及为抗疫做一些青年学生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于是,我们面向本支部和党小组所联系的8个班级发起了支援募捐活动。大家积极响应,最后共募捐所得5700余元人民币。通过与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联系,商定委托该组织利用其校友等渠道购买防疫物资并运送到湖北疫区一线,将同学们的爱心送到前线真正需要的医护人员手中去。同时,还随款附上了祝福书信,“相信本次疫情能够早日消除,武汉十里樱花也将阴霾不再,更好地展现灼灼盛景。”

我们是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46名普通的党员。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