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85周年理论研讨会在陕西渭南师范学院举办。
陕西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40余位专家学者,紧密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延安精神”主题,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探讨延安时期党的历史,深刻阐释延安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研讨会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由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地、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承办。
在当下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弘扬延安精神,西北大学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梁星亮教授从延安时代与新时代比较的视角作了精辟的回答。他表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动摇,推进理论自信与担当;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是党发展的成功之道;在艰难困苦中彰显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对革命理想的执着坚守;在自我革命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需要全党维护领导核心。
陕西省委党校毕远佞教授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赢得长征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党正确坚强的领导是根本因素;军事上选择了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正确转移方向,政治上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实行了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各路红军进行了密切的战略配合;发扬了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实行了正确的群众政策特别是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谭虎娃教授从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一般倡导到刚性要求的历史转变;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关系辨析与落脚点选择;自我批评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良性健康运行等三个维度考察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视域下的自我批评。
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白赵峰教授梳理了9支红军队伍在秦东地区的革命活动,将其特点概括为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影响重大。认为红军的作用和影响集中体现在渭华起义的主力军;策应“西安事变”,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秦东革命文化的发展以及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等方面。秦东地区红军的活动是研究红军发展历史的重要方面,是研究秦东地区革命军事活动的重要方面,是秦东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秦东地区开展爱国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全省教授回顾了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进而揭示其时代启示。他表示,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以刘志丹、谢子长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西北地区领导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过程中创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斗争有着光辉的历史,根据地人民群众对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西北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姜建芳教授就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成熟的标志作了阐发。他表示,遵义会议开启了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新风;开启了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内部事务的先河;开始建立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宝鸡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晓勇副教授就“用党的群众路线指导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作了阐发。他表示,理论宣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能否说服人启发人激励人,是宣讲工作是否到位的根本。要想让理论武装群众,理论宣讲工作者必须站稳党的群众立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掌握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只有这样,理论的力量才能真正转变成群众的力量。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有红副教授围绕“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立体图景”主题,以“四个以”即以使命担当引领从严治党的方向、以理想信念熔铸从严治党的灵魂、以整风运动建构从严治党的路径、以铁的纪律形成从严治党的保证、以优良作风永葆从严治党的品质总结了历史经验。
本次会议会期两天。八位与会学者围绕弘扬践行延安精神奋力推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延安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间互动范式探析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对长征胜利的意义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