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副厅长郑晓燕、艺术处处长覃彬、公共服务处处长谭佳峰出席,介绍“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产品服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关情况。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高阳介绍,陕西文艺创作精品迭出,8部作品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优秀剧目。“十三五”时期“文华大奖”获奖数量全国第一,秦腔艺术精致传承。陕西近期因为举办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成为全国的热点,开幕式及赛事活动的传播量已过百亿。由序曲“迎宾鼓阵”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三个篇章组成的十四运会开幕式文体展演,生动诠释了“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主题。
陕西文旅抓保护利用,力促文化资源深挖潜变优势,有世界非遗代表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7项、省级674项。
陕西还有市级非遗199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57位、省级412位。各类非遗展示、传习、陈列场所1200多个,非遗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副厅长郑晓燕介绍,目前,陕西具有影响的红色资源共有486处,其中39处红色旅游景区已经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涉及红色文化的A级景区全省共有70多家,其中5A级4家,4A级30多家,可以说,红色旅游在三秦大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高阳指出,陕西在全国首家发布红色文化地图,梳理陕西233处重点红色资源,推出2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部红色旅游广播作品入选首届全国旅游公益广告,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目的地延安位居第五,全国最具人气五大红色旅游演出陕西占四席,人民群众在丰富的旅游体验中受到红色精神洗礼。陕西选派2240名文化工作者,投入资金5700余万元支持“三区”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化发展。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任务,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开展群众性歌咏合唱、广场舞集中展演、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农民工诗歌朗诵会等公共文化活动5300余场次,惠及人民群众近2600万人次,形成了陕西群众文化节、阅读文化节、戏曲进乡村等一批群众文化品牌。陕西文旅加强省际协同,与江苏签订文旅合作发展战略协议,深化项目建设、市场开发等重点领域合作交流;与山西建立联动会商机制,共建共创壶口瀑布和乾坤湾5A级景区;与甘肃携手打造照金、两当红色旅游线路。
2021西安丝路旅博会邀请15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展商参加,签约重点文旅项目34个、金额174.78亿元。制定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实施意见》,在建续建项目326个,计划投资6400亿元。“十四五”时期全省新建重点项目524个,计划投资8500亿元。深入开展文化产业“十百千”培育工程,全省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基地11个,国家动漫认定企业10家,相关联企业营收达25.88亿元。
围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着眼提质扩容、升华内涵,推动文化游、民俗游、生态游、康养游、红色游、乡村游等业态蓬勃发展,全省现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5个、旅游度假区1个、A级旅游景区503个(5A级11个)。打造《长恨歌》《延安 延安》《驼铃传奇》等具有科技感、沉浸式、场景化旅游演艺70余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列入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陕西文旅加强市场推广,以挖掘新兴客源市场为重点,在尼泊尔、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和日本京都市等境外机构(城市),举办陕西非遗、书画联展等活动,“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的故乡”文化品牌影响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游陕西”已经成为全省开通最早、粉丝最多、影响最大的境外官方账号,位居全国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榜单第3名。
高阳表示,当前,陕西正处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确立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目标任务,文化旅游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高强强调,陕西文旅坚持以文化人,弘扬好、传承好、挖掘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特色标识文化,激活文化自信的陕西基因。坚持以文立标,创作更具标志性的文艺作品,培育更具标识度的文化成果,擦亮文化强国的陕西窗口。坚持以文惠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均等化迈进、共享化发展、高品质升级,打造公共文化的陕西名片。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