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不焦虑,高新名师来支招(三)

“双减”落地不焦虑,高新名师来支招(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29 09:0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29 09: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前,教育新规着力于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在西安高新区,各校(园)正大力开展具有校本特色多元化课程,丰富的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教育工作者如何尽快转变观念,

家校应该怎么配合,

让“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一起来听听高新名师怎么说。

李志龙,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正高级教师,陕西省首批优秀教学能手,陕西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西安市首批“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西安市高新区首批“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

分类作业——减负增效的助推器

早在新课程改革前,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就对传统的作业布置做了理性的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是进行有效教学的迫切需要,也是真正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理念的有效做法。

从2002年起,学校就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尝试新的作业布置方法,学生的日常作业实行分类布置。具体办法是:教师每天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难度和数量不同的A、B、C三类作业供学生选择。暑假期间,学校专门组织人员按照双减政策对原有的分层作业进行全面修订,各类作业的标准是:

C类作业

《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相关题目。主要是教材中编排的习题。

B类作业

选择C类部分题目,增加对基础知识适当拓宽、深化、以及对基本技能要求较高的题目。增加的题目主要是教材中难度较大的习题以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选编的补充题。

A类作业

选择B、C类的部分题目,适当增加对基础进行拓宽、深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的题目。增加的题目主要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能力设计的补充题。

学校要求教师按A、B、C三类布置作业,A、B两类作业的补充题应视当天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每科每天作业量对相应层次的学生而言,均控制在半小时之内。学生每天根据当天学习的具体情况,自愿选择A、B、C 类中的一类,不搞一次定位。

分类布置作业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增强。它量体裁衣,量身定做,使各类学生都有了选择作业的权利,学生不再因完成过难或过于简单的作业而抱怨,不再会感到完成作业是无效劳动和浪费时间。各类学生完成作业的量相对少了,但是每一类作业对该层次的学生而言都是最合适的。学生通过完成较少的、有针对性的作业,既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又有时间在完成作业后,查漏补缺,深入钻研,发展特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

侯栋伟,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名校+”高新八小副校长、高级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市名师+研修团队主持人、西安市骨干教师、西安市卓越教师。

“双减”之后,减什么提什么

对于落地“双减”政策,我们的做法是,在“双减”之下统筹推进“三个课堂”、“五项管理”,强化系统整体设计,相互促进,做好“减”和“提”:减掉校内校外过重的负担,提升校内的教学质量和活动质量。

首先是优化课后服务。一是突出学生作业管理,精心设计、分层布置,每天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期间基本要让孩子在学校做完作业,要有老师现场答疑辅导,保障“作业不回家”。二是充分利于课后服务时间打造丰富的“第二课堂”,在“高新八小小蜜蜂思维品质课程”体系下形成“4+X”新型课程模式:4为以教师为主导,小老师为主体,第三方公益教育机构为补充,家长为助力;X为新家政体验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养殖课程、百家讲堂等34类56个社团。

其次,在双减之下,教师群体也要跟时代共振、跟“双减”同行,我们更要加强师能培养,系统化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赋能,撬动教师专业化进阶之路的杠杆。

最后,作为学校,我们还应该用自己的专业去引领社会、引领家长,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社会馈之以善待,那我们离更高质量的教育也就会更近一步,离“办家门口、单位门口”的好学校的目标更近一步。

史美霞,高级教师,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教研主任、教育联合体教研负责人。陕西省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省级优秀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学能手,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成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会员,西安市、高新区两级“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等,曾两次荣获全国美术课现场教学评比一等奖。

落实“双减”  重在教研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教育领域一次重大变革,对于教育更加均衡、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利好措施,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对学校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真正让“双减”落地,实现教育提质,首先重在教研。

研究政策

学校和教师首先要将“双减”文件精神和政策作为首要研究任务,明晰主旨内容,结合学校实际,研究符合本校文化内涵、教情学情、富有本土特色的“双减”实施方案和制度,保障“双减”实施有的放矢。

研究课堂

课堂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让“双减”落地有声,重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结合陕西省教育厅刘建林厅长提出的“三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管理组织等,积极探索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业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三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研究作业

作业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形式,研究规范的作业管理和评价机制,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实施分层个性化作业内容,是实现“双减”落地的重要举措。

研究评价

评价是促进和检验“双减”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和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作业、五项管理的落实效果和反馈评估,通过“表现性评价、学科评价和德育评价”三个视角开展有效评价,及时反思改进,保障“双减”实施效果和常态化持续开展。

金西平,西安高新第一学校中学数学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教学能手。西安市“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西安高新区首批“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

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课后服务全面发展

为落实“双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西安高新第一学校“名校+”在总校长刘占权的统筹部署下,将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相结合,提质增效,让学生全面发展。

一、抓好课堂教学,站稳“第一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分析学情、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环节,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二、抓好“五项管理”,落实“减负增效”。在作业设计上,加大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力度,实行作业周研讨、日公布,针对学情差异,优化设计方案,分层布置,因材施教。小学生作业在学校完成,中学生在学校能完成大部分作业,在作业上减量不减质,既提升了教学效果,又有利于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时间。

三、抓好课后服务,丰富“第二课堂”。学校以“提升课后服务品质”为宗旨,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实施“5+2”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内容为课后作业指导和第二课堂两个服务类型相结合,一方面,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注重作业的反思纠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及时答疑解惑;另一方面,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组织学生参加精品社团、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和学科活动,学校从劳动、美育、体育、科技等方面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抓好课外延伸,拓广“第三课堂”。学校将定期组织学生研学、参观博物馆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十四运期间,我校五十余名师生参加了十四运会开幕式的节目演出,既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又开阔了学生视野。

西安高新第一学校“名校+”今后将继续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细化课后服务工作,减负提质,服务好家长、学生,努力办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好学校。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