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陕西省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1490亿元

11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丁纪民出席,介绍陕西省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推进有关情况。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展望“十四五”陕西省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1490亿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1-10 11: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1月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丁纪民出席,介绍陕西省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推进有关情况。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陕西省水利厅副厅长丁纪民介绍,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和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引汉济渭二期、延安王瑶水库扩容、榆林蒋家窑则水库、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白龙江引水、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一期工程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后续加快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

《陕西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划总投资1490亿元。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立足省内、南调汉水、北引黄河、纵横成网,持续完善五大工程体系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五大支撑体系保障能力。

目前,陕西各项在建水利工程完成投资300.78亿元,占全年375亿元投资目标任务的80.21%。其中,引汉济渭等6项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投资63.60亿元,水利建设步伐显著加快。

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剩余700米将全线贯通;三河口水利枢纽已完成正常蓄水位下闸蓄水,常规发电机组已完成厂内调试;黄金峡水利枢纽完成二期截流,正在进行全坝段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于10月21日成功实现泾河截流。

丁纪民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说,秦岭输水隧洞是人类首次从世界十大山脉之一的秦岭底部穿越,隧洞长98.3千米、最大埋深2012米,是整个调水工程的工期控制性工程。秦岭地质构造复杂,采用钻爆法和TBM法联合施工,自2011年开工以来,断层塌方、岩爆、超磨蚀硬岩、突涌水、有害气体等地质灾害叠加发生;超长距离通风、精准贯通测量、高温湿等技术难题超过现有技术规范和已有工程实例,国内多位院士、专家评价秦岭输水隧洞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秦岭输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引入了超前地质钻机、三维地震波法、瞬变电磁法、激发极化法等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手段,研发了人工智能岩爆预测预警技术、岩爆防治快速施工成套技术、超长距离施工通风技术,采取了刀具技术攻关研究、设备改造、注浆封堵、安全监测、TBM南北接应施工等措施,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预计2022年上半年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届时汉江水将通过98千米秦岭输水隧洞到达位于关中周至县境内的黄池沟配水枢纽,再通过黄池沟配水枢纽接入黑河西安供水管道,实现向西安市先期供水。

丁纪民介绍,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于2018年6月开工建设,今年10月21日,成功实施了泾河截流。计划在2022年9月,大坝第一仓混凝土浇筑;2023年,东庄水利枢纽供水工程开工建设;2025年11月,下闸蓄水;2026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

东庄水利枢纽建成后,将从防洪减淤、供水发电、改善生态四个方面做出贡献,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把惠民利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泾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下一步,结合省情水情实际,进一步找准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方向、路径、举措,加紧谋划策划下年度重点推进的水利工程,进一步明确新阶段水利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在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上下功夫,以高的标准、严的作风、强的保障,统筹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加快“陕西水网”建设,全面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