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课堂” | 走进西安经开第三中学

“三个课堂” | 走进西安经开第三中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2-09 19: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西安中学副校长、经开三中执行校长郑宏宝

学校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和抓手,加强教学督导,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体制。课堂管理方面,督促教师对课堂教学进一步规范化、细致化,保障课堂的高效顺利运行。同时,学校在经开区率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的技术辅助教学。经过一年的积极实践,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明显增强。同时,学校的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经开三中荣获经开区第一名,进入全市10强,全省13强。

一个人遇到良师是幸运,一所学校拥有良师是光荣。作为一所新学校,学校领导层特别重视教师的成长和优化。首届新课程改革教学大赛,思政大练兵与思政教研观摩,校本课程创新体系探索,青蓝工程的实施等,这些实践活动锻炼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促进老教师转变思想,更好地为一线教学服务。

高中部语文教师王晓开

学校在原有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师资源和学生特长,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指导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在初一、初二和高一年级开设多门选修课,不断丰富选修课种类,提高选修课质量。打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精品第二课堂。

学校的诗词社团在西安市首届诗词大会中获得经开区第一名,全市第四名,创客空间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半亩方塘文学社的作品勇夺全国作文大赛金奖。

初三学生席文越的父亲、三秦工匠席小军

我是陕汽集团的一名职工,车间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我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平时由于工作繁忙,从来没有带孩子进入到我的工作区域进行过实地参观,可学校给我们创造了这种机会。经开三中身处泾渭新城区域,周围都是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面对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学校和园区企业强强联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校经常邀请周边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才、工程师、劳模工匠等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作报告,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同时,企业也邀请学生和老师们走进工厂车间,实地观看各种生产流水线,了解一件产品从平面的设计图纸变成立体成品的过程;师傅们则手把手教他们制作各类模型模具,了解不同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家长感到很欣慰很幸福,因为它不但体现了对劳动的崇尚和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还让孩子们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变得更加懂事了。

初一(2)班马晶卓

本学期除了学习,最让我倍感温馨的课程是《收纳》。学校特意邀请了陕师大教授来为我们作了专场讲座和培训。在周内,我们宿舍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两次被评为文明宿舍;在周末,当我写完作业后,我会根据天气预报,把这周的衣物进行整理收纳,并且教妈妈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现在打开家里的柜子和抽屉,里面总是整整齐齐,错落有致,拿取方便。现在的我,已经是家里的收纳达人了呢。我自己的房间呢,自然也是一尘不染,布置得清爽又温馨。

理物即理心,从这门看起来很简单的课程中,我学会了一个名词:生活美学。同时,这种收纳的训练,间接地影响了我做笔记,写作业,我明白了如何规划纸张和设计版面。除此之外,学校成立了校园服务队,这也锻炼了我们的劳动能力,让我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未来,经开三中将在西中精神的引领下,保持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和追求,认真贯彻“双减”政策,落实五项管理,继续打造课堂革命的新生态,赋予时代教育新的内涵。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