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 西安高新民生项目带来满满幸福感

“新时代·新征程”—— 西安高新民生项目带来满满幸福感

来源:网络 2022-03-12 10: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3月4日上午,在西安高新区东晁村安置性商品房项目建设现场,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灌顶,该项目1#楼和2#楼迎来封顶的重要时刻,这意味着东晁村群众离回迁又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在兴隆安置性商品房项目现场,A区、C区、D区建设也是如火如荼。这些总投资额64.41亿元,包括52栋高层、7294套住宅、13栋商业、幼儿园及车库等建筑的安置房项目,将用于为秦沣社区大仁西村、东楼子村、前锋村、安丰村、北张四村的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过去一年,西安高新区大力推进安置房、人才房项目建设,着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通过一个个“安居项目”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22年,西安高新区群众住房保障还将持续加强,涉及49个村、2.6万户群众的29个城市更新安置项目将进一步加快,建成后将提供住房70585套。此外,总投资114亿元的8个人才租赁住房和4个公租房也在快马加鞭往前赶,建成后将为各类人才提供住房18546套。

安居之外,群众最为关切的莫非教育问题。近年来,西安高新区新建、改扩建140多所学校,增加70000多个优质学位,全力解决入学难问题。如今,在西太路附近的兴隆鑫苑小区,出门不远处就是新建成的高新第二十七小学。送孩子上学的李女士说,“这所学校是西安高新区第一学校的‘名校+’学校,孩子在这上学我们家长都很放心,也很满意。”

教育均衡化才能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西安高新区持续加大实施“名校+”工程,开展教师“千人培养计划”,加快让新建学校变名校,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高新教育。2022年,西安高新区优质教育的品牌还将进一步塑造,全区将通过新建新学校、改造提升旧学校等一系列提升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家门口的优质教育的需求。

增进民生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除了住房、教育等头等大事,西安高新区还设立了更多的民生项目规划与目标。2022年,西安高新区在不断加大就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同时,积极谋划了90个“幸福高新”项目,不仅涵盖了安置房、人才保障住房、养老服务设施、学校改造提升,还包括乡村振兴、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等诸多民生领域。

如今,西安市第一医院迁建项目、西安高新儿童医院项目等一批批大型医院加速推进建设,各类基层医疗机构不断补齐短板。不久的将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贴心的医疗服务。而根据西安高新区最新发布的《西安高新区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年高新区每个社区原则上将至少配建1所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助洁、上门服务等基本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每个城市街道办辖区至少建设1所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运营家庭养老床位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辖区群众颐养天年也将会有更多的选择。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按照“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农村富裕、农民幸福”发展愿景和“全域推进、重点示范、全面提升”总体要求,推动实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将对全区100个行政村进行分类、分层、分级设计打造,加快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活质量等值化,让农村群众也过上幸福红火的好日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西安高新区着眼民生保障,于润物细无声中推动着一个个民生项目的建设,不断提振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今后,随着这些民生项目的持续实施,市民还将收获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