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鼓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陕鼓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31 09: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2年3月22日,陕鼓旗下西安联易得绿碳科技有限公司在秦创原主窗口区域挂牌成立,打造全国碳市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服务型企业。近年来,陕鼓始终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高效聚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强劲的新动能。

近五年来,陕鼓集团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均以两位数、三位数以上增长。2021年,陕鼓全年实现销售合同额537.9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280亿元。2022年前两个月,陕鼓继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之最,企业处于成立54年来硬实力和软实力最好的发展时期。

顺应发展时势,转型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2020年,工信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显著提升,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服务型制造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服务产业占GDP总量的80%左右, 这些服务中有60%至70%是围绕制造业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生产制造企业转型为制造业提供服务,另一类是没有生产制造基础的服务型企业。陕鼓转型发展,既是发展的必然,也有时代的要求。

陕鼓建厂披荆斩棘走过的54个春秋,也是“陕鼓模式”不断探索和丰富的过程。建厂初期,陕鼓埋头苦干,以生产风机主体产品为核心,逐渐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21世之初,陕鼓认识到市场和客户的价值需求后,开始关注用户的显性需求及隐性需求,进行第一轮转型;2016年至今,陕鼓战略聚焦分布式能源,深化服务型制造转型,为全球客户提供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圆心,设备、工程、服务、运营、金融、供应链、智能化等七大增值服务,在“源于制造,超越制造”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如今,以服务型制造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陕鼓模式”,已经成为陕西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活力、动力和潜力。“陕鼓模式”获得了国家工信部的认可和推广,多次写入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并荣膺“2021年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2022年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西安市“两会”再次提出推广“陕鼓模式”,增强了企业转型的信心和决心。

加大创新力度,打造硬核科技力量

早在1986年,陕鼓为荆门石化提供了一台AV45轴流压缩机,历经30多年安全运行,为用户炼油装置源源不断地供送能量,这是陕鼓生产制造的第一台轴流压缩机。此后,陕鼓在轴流压缩机领域持续创新,累计生产的12000余套高效节能装备广泛应用于石化、煤化工、冶金等领域。尤其是,近两年来成功研发了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AV140轴流压缩机,助力传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陕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仅2021年,陕鼓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达到11.39%。在镔鑫钢铁集团,陕鼓研发的第三代TRT技术已经成功应用。TRT运行效率从改造前的72%-76%提升到了改造投运后的86%,功率相对提升了15%。改造后的装置,每年为客户创造经济效益达240-340万元,不仅收回了装置升级改造成本,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陕鼓在大乙烯三机、大空分机组、大合成氨三机、大型硝酸机组等化工市场高端装备持续创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了我国化工流程工业大型核心动力装备研发制造进程,改善了核心装备进口“卡脖子”局面。陕鼓节能技术和大型装备获得“国际十大节能技术和十大节能实践奖”“世界制造业创新产品金奖”等,陕鼓装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加快成果转化,激活市场发展动能

近年来,陕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在陕鼓科技人员可以连续三年享受科研成果净利润5%的激励,这一改革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陕鼓已经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175项,市区级科技奖89项。陕鼓集团授权有效专利675件,其中发明97件、实用新型525件、外观设计53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9件。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118项。

新品创新提速,更好服务客户。2021年,陕鼓与北海顺应新能源材料公司签订了“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新技术绿色示范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汇聚优势资源,加大科技研发,陕鼓采用全球首创、最高效、零排放处理褐铁型红土镍矿的湿法创新工艺,解决了该行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这一创新也符合低碳、绿色、环保、低成本等的趋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陕鼓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拓宽了市场空间。去年以来,陕鼓相继获得全球首个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国内有色领域最大空分制氧压缩机项目、东海新能源高新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褐铁型红土镍矿硝酸加压浸出新技术绿色示范项目、冶金全流程余热回收焦炉余热发电类项目、100MW等级亚临界超高温煤气发电项目、冶金退城入园产能置换项目、二氧化碳制绿色低碳甲醇联产LNG项目等市场订单。

此外,陕鼓还在“氢还原炼铁工艺技术”、“化石能源制氢技术”、“氢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追踪”等领域先行探索和研究。与联合西北大学、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发起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聚合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资源,协同建设国际领先的“一站式”解决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重大科学问题、工程问题的自主创新平台,共同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1年3月,陕鼓成功签约河钢张宣高科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这是全球首座使用富氢气体直接还原示范工程项目。陕鼓为该项目氢直接还原工艺系统提供2套富氢工艺气、冷却气压缩机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打造引领世界冶金行业低碳绿色实践的重要示范项目。截至目前,陕鼓为流程工业领域市场和客户提供的加氢、脱氢装置已达147个,煤制氢工程总承包项目2个,同时还有一批与氢有关的产业发展项目正在推进中。

持续转型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省市总体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陕鼓多年来发力创新和推广应用的主攻方向。

在临潼工业园区,陕鼓创新的“能源互联岛”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打造了全球行业内万元产值能耗最低、排放最少的智能制造基地,万元产值能耗仅为4.52千克标准煤。该方案已获得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陕鼓能源互联岛从全流程全区域供能、用能、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通过多能互补梯级利用,实现高效利用和耦合集成。这样的系统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已在流程工业、智慧城市、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领域广泛应用。

作为西安市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陕鼓集团与西安高新区深度合作推进中央创新区能源服务项目。以陕鼓 “能源互联岛”技术为基础,根据用户侧精准需求分析及资源禀赋,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实现“多能互补,综合利用、互联互通”的供能保障方案。通过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按时、按需、按质向用户端提供综合能源供应服务。一期项目投入运行以来,区域供热供冷普及率达到100%,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30%。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1.3万吨,相当于1324亩森林的碳汇能力。

陕鼓以“1+7”系统解决方案和“5+3+C(降碳)”能效优化分析法,精准服务目标客户。在鞍钢股份能源管控中心燃气分厂洗涤作业区“3号高炉湿法改干法及TRT改造项目”现场,陕鼓能量回收发电装置和能源互联岛系统解决方案,每天可通过余热余压能量回收装置为用户发电约38万千瓦时,发电效率提高了65%以上,预计每年可多创效2600余万元。

经营长期业务,实现企业基业长青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陕鼓坚持“长期主义”市场价值观,从“清零式营销”向“非清零式营销”转变,建立四类长期业务,从战略、战役、战斗层面,全面强化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业务体系,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

走进宝钢湛江生产基地,全球为数不多的超大型高炉鼓风机正开足马力运转。中控室内,维保服务人员不时点击显示板,实时监测运营数据。而在“云端”的陕鼓远程故障服务监测平台上,千余名技术专家也同步在线监测、诊断,解决用户装置运行问题。陕鼓从单纯卖设备转向提供智能化的工业服务,在极大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成功为陕鼓开拓出新增长点。

观念一变天地宽。如今,陕鼓不仅有500余人的专业服务团队,在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保姆式”工业服务。在鞍钢集团,陕鼓维保团队负责本部区域厂区的数十台高炉鼓风机、煤气透平发电机组及空压机等能源动力装置的维保检修任务。进驻以来,机组发电量较维保前增长 11%-12%,用户满意率达100%。此外,陕鼓以“一流水平,最低成本,最短工期”的要求,在硝酸、化工、冶金、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等领域的近400个工程现场,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工程总包服务。

陕鼓工业气体供送服务“声名远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在全国建立了近30个气体运营项目,为客户提供各种规格的氧气、氮气、压缩空气等运营服务,为企业发展拓出新路。扬州气体主要为扬州恒润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提供配套供气服务业,供气量为45000标方/每小时。陕鼓运营团队在对设备进行检修过程中发现存在一定的损耗,企业投入1600万元改造设备,将废气进行回收,制成液体产品,收集至储槽。如此一来,既减少了由废气放空产生的噪音,又为企业增加了利润收入,扬州气体是广陵区甚至扬州市亩产利润最高的企业

陕鼓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积极打造市场、研发、供应链、金融四个全球创新体系。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打造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陕鼓特色供应链产业,通过设立华采中心、欧采中心、印采中心,进行全球供应链采购,向全球工业领域上下游产业企业提供多领域、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同时,通过金融资源利用和金融方案创新,加速了陕鼓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发展,推动企业在延链、补链中持续做强、做优、做大。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大背景下,陕鼓将持续转型聚焦分布式能源市场,以秦创原平台为牵引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成果转化,以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和系统服务,以高质量发展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