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丝馆”联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复原“百戏俑”服饰

“丝绸之路沿线分布着大量文化遗产,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重要物证。据了解,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是聚焦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领域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非政府科技合作组织。

“国丝馆”联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复原“百戏俑”服饰

来源: 文汇报
2022-06-24 2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nei  坛现场_副本.jpg

“丝绸之路沿线分布着大量文化遗产,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重要物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遗产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新亮点。”昨天,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的“合作文物科技创新,保护丝路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国内外的文物文博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方式,围绕文物保护中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据了解,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是聚焦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领域的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非政府科技合作组织。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资源共享、合作交流、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中国丝绸博物馆作为联盟成员,以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为主要力量,与国内外博物馆、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广泛合作,结合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ATICS)等平台,为“丝路之绸”的科学认知、保护和传承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合作基础。据悉,在当天上午召开的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第二届理事大会上,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被推选为丝绸之路文物科技创新联盟轮值主席。

nei  发起倡议_副本.jpg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数量众多、品类齐全、瑰丽纷呈的丰厚文物资源,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科技工作。2010年浙江省与国家文物局共建全国首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现有纺织品文物保护、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2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浙江。“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是高质量实施文化遗产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和不竭动力。”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表示,文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因此文物科技工作一定要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贡献文物科技创新的力量。

nei  0d118f2_副本.jpg

会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作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K9901出土陶俑保护研究》报告。“K9901坑从已修复的陶俑姿态分析,他们造型风格独特,与传统的兵马俑截然不同,从这批俑的表现形式、形象、动作等因素分析,初步判断为宫廷娱乐活动的百戏俑,这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和了解秦代宫廷娱乐文化。”周萍介绍,“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形成,至秦代已登上秦宫廷大雅之堂。

nei  7d84768f74_副本.jpg

近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K9901出土的4号俑合作开展服饰复原研究,发现以4号俑为代表的泡钉俑,是保留秦代艺术信息较多的一件艺术精品,其领缘、袖缘、腰带采用菱形几何纹的编织物,颜料分析为黑、黄、白。上身衣服上布满泡钉,泡钉间饰以太阳八角纹;下身着短裙,采用云气纹的绢地刺绣。据悉,下一步中国丝绸博物馆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双方将继续深化复原秦陵出土百戏俑服饰。

nei  心主任王小伟 _副本.jpg

会上,敦煌研究院监测中心主任王小伟作《甘肃省石窟寺检测预警平台的构思与建设》报告,详细阐述文物检测、预警、决策、应急管理等领域科学数字化。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强则以《交流互鉴,合作共赢》介绍陕西文物保护与国内国际文保机构的合作共赢经验。论坛最后,全体联盟理事发起“合作文物科技创新、保护丝路文化遗产”共同倡议,旨在通过合作开展战略研究与技术创新,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科技创新提供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支撑引领作用,服务“一带一路”愿景。

作者:刘海波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刘海波)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