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卫星雷达观测揭示地震后滑坡的动态加速和恢复

长安大学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卫星雷达观测揭示地震后滑坡的动态加速和恢复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1-30 1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29日,长安大学李振洪教授,共同第一作者为宋闯博士和余琛教授。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5035-5),合作者彭建兵教授(中科院院士)评论说:“这项研究首次实现了地震加速滑坡的广域探测,并揭示了滑坡对地震效应的长期反应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地震引发的滑坡风险(包括同震滑坡失稳和震后滑坡动态),对于地震活动区的滑坡灾害长期评估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山体滑坡作为全球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每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滑坡可以由地震、火山、降雨或人类活动所触发,其中,地震触发滑坡导致的人员伤亡尤为严重,特别是在地震活跃地区。目前,大量研究集中于地震期间快速倒塌的同震滑坡和在余震或降雨作用下失稳的震后滑坡,这些滑坡地表变化显著,较为容易探测。然而,在地震影响下,加速运动而非直接失稳的滑坡常常被忽视,因为它们与失稳崩塌的滑坡相比,地面变化很小,探测难度大。这些地震加速滑坡受地震长期效应影响,在震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可能维持加速运动。它们的长期连续运动会对地面或人造基础设施产生持续破坏,并有可能未来发展成灾难性滑坡。

长安大学李振洪教授团队联合英国纽卡斯尔大学Stefano Utili教授和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Giovanni Crosta 和Paolo Frattini教授对地震加速滑坡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使用2014-2020年共6年的哨兵-1卫星雷达观测数据,采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时间序列技术,系统探测2016-2017年意大利中部地震序列所诱发的地震加速滑坡。对探测到的819个地震加速滑坡进行空间和统计分析,发现地震加速滑坡不依赖强烈地面震动或者断层上盘效应触发,即使微弱的地震地面震动也会触发滑坡加速,这一特征与受强地震动控制的同震滑坡显著不同。他们还发现滑坡大小是地震加速滑坡的重要调节因素,规模较大的滑坡比小滑坡更容易发生震后加速。此外,该研究揭示了地震加速滑坡的三个震后速度演化阶段:加速、稳定和恢复阶段, 这种从激活走向恢复的阶段性演变可能是由地震能量的逐渐衰减或地震所产生的微裂缝的闭合所控制的。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