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国字头中心再“上新”,让城市更“智慧”

12月18日,由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建筑软件实验室授牌暨数字建筑产品研发基地入驻仪式”在西安经开区举行。

经开区国字头中心再“上新”,让城市更“智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25 11: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18日,由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建筑软件实验室授牌暨数字建筑产品研发基地入驻仪式”在西安经开区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西安经开区管委会和广联达有关负责人分别致辞,各级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家、行业专家和学者分别在线上线下参加仪式。

打造数字建筑标杆 引领创新示范

广联达(西安)数字建筑产品研发基地是一幢集绿色、节能、健康、智能于一身的数字研发大楼。大楼外观整体色调以砖红色与科技灰为主,兼具科技感与设计感,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包含地下3层与地上12层,内部配套自动化智能办公设备,满足员工日常工作、休闲等个性化需求,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做到建筑能源的自制化,实现绿色节能,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建设。研发基地的正式投用,不仅标志着广联达数字建筑发展迈上新台阶,更是为经开区数字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该项目将广联达多年建设项目管理实践经验与数字建筑理念、IPD交付模式、精益建造思想、BIM等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涵盖项目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利用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技术支撑的创新组织、生产以及数字化应用交付模式为建设理念,实现了集成交付模式、精益建造以及数字建造平台应用三方面的有效创新,最终实现工业级品质交付。

具体来看,广联达(西安)数字建筑产品研发基地在多个领域率先开展了数字化的创新与实践,并取得诸多成效。首先,该项目数字化集成交付是当前行业内的新突破,打破了传统项目总包与分包的合作模式,实现了项目各参与方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使项目管理效率显著提升,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并保证项目的进度、质量与安全。同时,在建造过程中,项目借鉴制造业经验,引入精益建造理念,实践了工序级数字化精益建造,完成项目排程交付工序21000个,建立了680个工序标准,并将线上数字虚拟建造与线下精益实体建造相结合,致力于实施数字孪生、虚实联动的数字化建造。

此外,广联达在项目落地实践过程中研发整合了多款数字建造平台、系统和工具,实现了设计施工一体、现场工厂一体、虚体实体一体等,并实践了塔吊等智能监测、智能安全帽等智慧工地的一系列智能化设施设备及软硬件应用,全程采用BIM等数字化技术赋能智能管理与数字建造,为我国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授牌数字建筑软件实验室 贡献智慧力量

除广联达(西安)数字建筑产品研发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以外,备受行业瞩目的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建筑软件实验室的启动,同样意义非凡。在本次庆典仪式上,国家数字建造创新中心正式为该实验室授牌。

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为我国数字建造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突破数字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研究成果产业化为核心使命,为推动中国建造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战略支撑引领作用。

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建筑软件实验室将围绕基于系统工程的数字项目集成管理PaaS平台等多个研究方向,为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为西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落地提供智慧力量。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经开区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顺应数字产业发展新趋势,厚植发展沃土,与企业共同发挥自身优势,以更大力度服务国家重大科研攻关,加快数字建筑软件研发创新,致力于建成国际领先、持续创新的数字建筑软件实验室,为“数字强国”建设贡献经开力量。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