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年 汉长安城新春“文旅盛宴”精彩来袭

癸卯兔年春节蹦蹦跳跳就要来到,过大年就要赏年俗、尝美食、看花灯,热热闹闹才够味儿。地道的年味儿在哪里?您可以到汉长安城遗址——春节的故乡,来找寻正宗的西安年。1 月 14 日,沉浸式主题体验《汉宫纪》在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汉长安城2023“西安年”春节文化活动拉开帷幕。癸卯新年春节期间,社火表演、秦腔戏曲、新春市集、万人点灯等亮点纷呈的文化活动,用浓浓的烟火气带来新年“文旅盛宴”。

西安年 汉长安城新春“文旅盛宴”精彩来袭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1-15 10: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癸卯兔年春节蹦蹦跳跳就要来到,过大年就要赏年俗、尝美食、看花灯,热热闹闹才够味儿。地道的年味儿在哪里?您可以到汉长安城遗址——春节的故乡,来找寻正宗的西安年。1 月 14 日,沉浸式主题体验《汉宫纪》在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汉长安城2023“西安年”春节文化活动拉开帷幕。癸卯新年春节期间,社火表演、秦腔戏曲、新春市集、万人点灯等亮点纷呈的文化活动,用浓浓的烟火气带来新年“文旅盛宴”。

“汉风新年·缘起长安”文化寻根

在西安建都的13个王朝中,10个王朝以汉长安城为都,这里承载着中华汉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2022年,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遗址公园开放;李下壕旅游服务配套项目一期完工;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迈进部省共建新时期。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汉武帝太初元年在汉长安城颁布“太初历”,把春节的时间固定在正月初一。如果说“西安年,最中国”,那么最地道的西安年,就在汉长安城里。汉长安城新春文化活动,核心区域将分三大板块,在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李下壕、汉城湖景区同步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汉文化起源地、发祥地的文化活力。

“汉风百戏·福溢长安”民俗展演

说到民俗演出,你能想到什么?社火、杂技、戏曲、舞蹈……这些汉族民间演艺全部起源于汉代百戏。今年春节期间,专业演出团队受邀来到汉长安城,每天好戏连台,民俗展演乐翻天。让百戏回到它们的起源地,展现汉文化的源远流长。

未央宫国家遗址公园、李下壕、汉城湖景区都将开展汉风百戏巡游,向市民游客展示腰鼓、秧歌、旱船、高跷、舞狮等长安民俗,还有秦腔演出、杂技表演。春节期间来到汉长安城,你可以随时看节目,融入新年喜乐祥和的气氛,探寻汉文化起源地、发祥地的文化根脉。

“汉风庙会·喜满长安”新春大集

庙会是中国特有的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春节期间的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各种小吃、戏曲、鼓乐、杂耍演出,只要来逛庙会,就能找到传统过年的各种乐趣。

汉长安城新春文化活动,在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李下壕、汉城湖景区,以新春大集的形式,复原传统庙会的热闹场景,这里有非遗展示、有传统美食,更有文创好礼等着你把中国新年带回家。最浓郁的烟火气息,彰显汉文化起源地、发祥地的文化广博。

“汉风穿越·悦浸长安”文化体验

来到汉长安城,怎能不体验当一次汉朝人?特别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下,穿汉服、行汉礼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在新春佳节期间,在汉长安城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大遗址景区中徜徉,拍照打卡,留下最美的中国年记忆!

汉长安城新春文化活动当中,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汉文化体验活动。您可以通过未央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汉宫纪”汉文化沉浸式主题体验,化身张骞、霍去病、陈阿娇等汉代人物,解锁你自己的汉朝故事。汉城湖汉礼系列活动,可以参与汉服巡游,相约同袍在汉城湖畔抚琴、吟诗、游园、赏景祈福。而李下壕新春大拜年等活动,更具有民俗气息,围炉煮茶看大戏,参加兔年灯会巡游,触摸汉文化起源地、发祥地的文化底蕴。

“汉风庆典·礼仪长安”文旅融合

多年来,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利用坚持文旅融合发展,让人民共享遗址保护的成果。此次新春文化活动根据遗址区的未央宫、李下壕、汉城湖等景点的不同特色设置活动内容,从整体设计上深入挖掘西安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实现景区联动与商业联动,体现当代新年的热闹气氛。

活动从腊月二十三“小年”拉开大幕,以时间为轴,贯穿正月初一“元日”祈福大拜年、正月初五“财神日”接财纳福、正月十五“元宵节”万人点灯等活动,展现春节传统节日礼仪和节庆文化,为市民游客带来原汁原味的“西安年”!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核心民俗的春节历经了多样化的进步、发展和转变。时至今日,西安年成为城市节庆品牌,西安也成为新春节庆旅游目的地。汉长安城作为汉文化的原点,已经披上新春节日盛装,迎接市民游客,感受汉文化起源地、发祥地的文化魅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