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上午9点,陕西历史博物馆准时打开大门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而工作人员们8点就已经到岗,各司其职准备为游客服务。
为观众提供最好的服务
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张静:“前区各部门都要开晨会,要把对于春节期间的要求,都要进行一些梳理。同时,今年有一个特别的,为啥要来那么早,就是要消杀。对所有展厅的环境、物品、所有观众要用的要做到提前消杀,包括轮椅、童车这些要一用一消杀。”
这样的紧张状态,对张静和同事们来说是久违了。经过三年的疫情时期,这个春节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特别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在馆内外贴春联、挂灯笼等装饰,来迎接游客。兔年的正月初一游客量重回高峰。看着观众对博物馆的喜爱,张静感觉付出似乎都值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张静张静:“真的是,这三年对于我们博物馆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去年是闭馆最多的,7次。今年2023年,开放了以后就特别欣喜,我感觉我们的观众是秒回到2019年。我们能看到观众到博物馆来,是喜欢博物馆的,我们作为博物馆人也应该把最好的展览,最好的服务提供给每一个观众。”
讲解员张楠和高琦的工作量也明显增加,讲解量从之前的每天上午下午各一场,到最近每天一场接一场几乎没有停下的时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冷清后,大家的工作热情也被游客的参观热情一并点燃。
张楠:“我们也是很高兴的,因为过去的这段时间确实博物馆还是相对比较冷清,一下子就感觉复苏了起来,所以我们对工作也是能量满满,希望更好地给大家做好服务。累并快乐着。”
看着重回博物馆的游客,工作人员也觉得,线下教育活动是时候安排起来了。同时她们也会不断提高自己,为更多人讲好陕西故事。
高琦:“我们希望能多加一些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流动博物馆等等多种形式,带到学校、乡村、老人、社区,多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我去年去北京参加了“奋进新时代”的主题成就展,我也希望还想去讲好陕西故事给更多的人听。”
安全保卫部保安大队勤务中队中队长安江波从事博物馆安保工作6年了,只有2022年的春节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包括这个春节,他都在保护文物安全和游客安全的岗位上。
安江波:“我是一个退伍军人,相当于传承延续这种精神,还是挺荣幸的。在2023年希望我们队伍越来越好,确保我们(陕历博)第33个文物安全年安全渡过。”
虽然坚守岗位,不能和家人们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顿饭,但张静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西安本地人,无论多晚回家,家人们总是等她一起回家吃饺子。这也是作为文博工作者切身感受到的传统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张静:“每年都会等着的,因为中国人的传统。其实我们博物馆也在宣传中华文化,我们的日常,包括吃饺子也是一种文化,我们现在博物馆要把文物活起来,就是要把生活和原来以为是冰冷的文物相结合,都要把它活起来。”
在博物馆里过文化年
1月22日,是癸卯兔年的第一天,早上8点30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的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鲜艳的五星红旗下,陕历博社会教育部教育员李彤正在耐心地等待着前来参加教育活动的孩子们。“老师,新年好!”五年级小学生许高明慧是第一个到的,向老师拜过年后她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起来,“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呀?还有好玩的手工互动环节吗?”
李彤回礼后向她耐心解答:“今年是癸卯兔年,大年初一老师专门为大家设计了‘瑞兔迎春’主题活动,想不想跟老师一起进展厅寻找藏在陕历博里的兔子呀?课程结束了还有兔子黏土戳戳画可以玩噢。”“太好了,我最喜欢寻宝了!”许高明慧雀跃不已,她可是陕历博公益教育活动的“忠实粉丝”,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坚持参加,如今她已经上五年级了,陕历博可谓是一路见证了她的成长。
癸卯兔年的春节,陕历博除了开设《陕西古代文明》《大唐遗宝》《唐代壁画珍品展》等常设展览,还特别推出跨年原创大展《玉韫·九州——中国早期文明间的碰撞与聚合》以及“陕历博里过大年”春节系列公益主题教育活动、玉兔迎春“悦读”陕历博读书漂流活动,让博物馆里年味十足。
在充满春节喜庆氛围的课堂上,教育员张馨悦以“春节知多少”知识抢答游戏开启新年的第一课,逐步让同学们了解“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以及“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课堂上,教育员与同学们的积极互动,让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今年的教育活动除了‘瑞兔迎春’主题外,大年初二和初三还有‘礼尚往来’‘吉祥古语’主题,每个主题都设计了好玩有趣的手工互动环节。”在志愿者里被称为“孩子王”的介仪泽介绍,除了今天的兔子黏土戳戳画,还有生肖兔衍纸画、汉代吉语装饰画、瓦当拓片制作等体验,让孩子们在陕历博里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年。
陕历博公益主题教育活动已坚持开展多年,策划开发了多项独具特色的博物馆课程,让广大青少年能够在充满乐趣和创意的情境下学习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